云南普洱茶信息|普洱茶信息网|云南普洱茶-欢迎您! 今天是: 用户中心 发布信息 用户注册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普洱茶产区 普洱茶新闻 普洱茶厂商 茶技培训 普洱茶文化 茶与健康 普洱茶经典 普洱茶具 普洱茶知识
市场信息 普洱茶企业 普洱茶图片 普洱茶茶城 普洱茶艺 普洱茶视频 在线音频 普洱茶问答 茶人博客 普洱茶论坛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普洱茶文化 →  云南普洱茶古代文化 → 文化浏览:云南《勐海县志》关于云南普洱茶的记述
云南《勐海县志》关于云南普洱茶的记述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4399 更新时间:2013-03-11【字体:
 
云南《勐海县志》关于云南普洱茶的记述
 
 
    云南《云南勐海县志》关于云南普洱茶的记述“质越好”的特点和“清热,消食化痰,清冒生律,抑菌降脂,减肥降压”的药用功效,被港澳同胞视为不可一日欠缺的养身佳品。1986年12月云南普洱茶(某茶品)被云南省食品工业《云南勐海县志》关于云南普洱茶的记述《云南勐海县民族大学云南勐海县志民间文学云南勐海县志》《云南民族特产云南勐海县志》《关于云南民族电影志》《关于云南云南勐海土特产》关于普及民族文化·关于云南普洱地区各民族简介·关于云南普洱茶地方民族·云南普洱茶的民族电影·云南普洱茶的记述·云南民族风情茶的记述·云南特产的记述·云南民族政策记述·云南民族特色记述·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普洱茶七子饼茶
 
    云南普洱茶七子饼茶是云南勐海县内的传统产品之一。畅销港、澳地区、东南亚及日本、美国等12个国家,为外销免检出口商品。该产品造型美观,形似圆月,因7饼装为l筒,故称“云南七子饼茶”,也称‘圆茶’。具有“内质汤色红黄鲜亮,香气纯高,滋味醇厚回甜”的特点和“降血脂,软化血管、利尿、助消化”的药用功效。
 
    云南勐海茶厂于1974年开始加工云南七子饼茶,在总结传统的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先后研制加工了云南普洱茶熟饼茶、云南普洱茶生饼茶两大品种7432、7532,7542、7572、8582、8592六个品号花色,其中7432,7532、7542、8582为云南普洱茶生饼,7572、8592为云南普洱茶熟饼。该产品1983年7月被国家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同年12月被云南省经济委员会评为优质产品,1987年9月再次被国家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1988年1月被云南省食品工业协会评为优秀食品,同年1月在首届中国保健产品评比中荣获最高奖——金鹤杯奖,同年12月在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银质奖。
 
    云南普洱茶沱茶
 
    云南普洱茶沱茶为云南勐海的传统产品之一,于1929年由可以兴茶庄加工销售。1959年为庆贺建国十周年,云南普洱茶沱茶作为国庆献礼由云南勐海茶厂恢复加工。该产品远销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等国,在华侨消费者中享有一定的声誉,其外形呈碗臼状,具有“色泽墨绿润泽,内质香气纯浓,滋味浓厚,汤色黄明”的特点和“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医治头痛”的药用功效。该产品1988年7月在全国营养食品研评中荣获“熊猫杯”银奖。1990年1月被云南省食品工业协会评为优秀食品。
 
    云南普洱茶为云南勐海的传统名优特产品之一,其制、销历史悠久,久负盛名,《云南佛海茶业概况》(李拂一着),云南普洱茶之所以能“名遍天下”是与其独特的陈香味分不开的。由于过去交通闭塞,茶叶运输均靠人背马驮,云南勐海所产的茶叶需辗转十天半月方达,云南普洱茶叶在途中受潮湿多雾的气候影响,发生微妙的后熟发酵作用,产生独特的陈香味,如此一变,反倒倍受饮者喜爱。
 
    1974年云南勐海茶厂开始加工云南普洱茶,在总结传统的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利用人工工艺,加速云南普洱茶的陈化过程,使其陈香味更加锦上添花,滋味独绝,并不断开拓花色品种,先后研制加工了云南普洱茶压制茶、云南普洱茶散茶两大品种云南普洱茶礼茶。云南普洱茶方茶,云南普洱茶79342,79452、79562等16个花色品号。产品投放市场即倍受消费者青睐,远销港、澳地区和日本等国家,发展成云南勐海茶厂的支柱产品。其具有“陈香味独具,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回甜,茶性温和,耐贮藏,越陈越香,品《云南勐海县志》关于《云南勐腊县志》关于云南普洱茶的史料(一)村公所辖区。历史上的革登原在阿卡村公所菜园边,后全寨搬迁。革登为古产茶较闻名的地方,茶叶年产量均在500担以上。茶叶属云南大叶种型。清嘉庆年间:
 
    一、云南古茶山
 
    云南勐腊,傣语为产茶之地。云南勐腊植茶历史悠久,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8世纪唐朝人樊绰在《蛮书》中写道:“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银生城”指的是南诏所设的“开南银生节度”区域,“银生城界诸山”指景东,景谷,普洱及其以南的西双版纳诸茶山在内的广大茶山。明万历末年(约1620年),谢肇淛在《滇略》一书中第一次提到“云南普洱茶”:“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普洱是当时茶叶的集散市场,“银生城界诸山”均系云南普洱府辖地,故名“云南普洱茶”。清朝中叶,云南普洱茶远销国内外誉满天下。“云南普洱茶”的确切种植产地,清檀萃《滇海虞衡志》已有准确记载:“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奔枝,五曰曼端,六曰曼撒,周八百里。”清阮福《云南普洱茶考》也有相同的记载。《云南普洱府志》卷十九《食货志六物产篇茶》又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六茶山除攸乐今景洪县外,其他五茶山均在勐腊县象明、易武一带。1957年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蒋铨在《云南六大茶山访问记》中所写“六茶山”—曼洒,易武,曼砖,倚帮,革登和攸乐,定位更加确切。史料文献中,因茶叶兴衰演变,地名记述有异,而六茶山是名重于天下的“云南普洱茶”的生产地是无疑的。
 
    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且大力扶持集体和个人在坝区和半山区开辟了新茶园,古茶山换了新面貌。
 
    1、云南曼洒茶山
 
    云南曼洒茶山位于中老边界中国一侧,包括今云南曼腊乡的曼洒,曼腊,曼乃村公所和云南易武乡的麻黑村公所。曼洒村公所是古曼洒茶山的中心地带。南起茶王树寨,西至曼洒村,北到曼乃寨,东迄黑水梁子都是茶山。原属该村的弯弓大寨,白茶园,曼边新寨,丫口寨,水沟头,黄萝卜地,茶王树寨等均植产茶叶,以弯弓大寨产茶最多,仅一季即可采茶400多老担(一老担为今99.75公斤)。茶王树寨有一茶王树,民国七年(1918)前,一次可采茶一担一只(一担为150老斤,一只为75斤)。民国十五年(1926)茶王树主干枯死,据测量老树桩直径为120厘米,根围377厘米。后从老树桩根部发出3叉新枝。直径分别为36、43、26厘米。茶王树周围的茶树群平均茎粗不低于云南勐海南糯山半坡寨茶王树周围的茶树群。由此测算,这片茶林的树龄应在55代以上。
 
    2、云南易武茶山
 
    云南易武茶山包括今云南易武乡政府所在地的易武、易田、曼洛村公所辖区。清道光年间(1821-1850)莽枝(勐芝)、架布,嶍崆山逐渐衰退,云南易武茶山取而代之。国民经济研究所《云南经济·滇茶概述》说:“镇越县即六大茶山的易武山,茶质优良,远较云南佛海(云南勐海)为胜,年产茶约4000担……”清乾隆(1736年)以前已有少数民族汉族在云南易武制团茶(砣茶)。乾隆年间(1736-1795),许多云南石屏汉人纷纷迁居云南易武大种茶树。同治年间(1862-1874)茶叶产量大增,到光绪初年(1877),仅云南易武就制茶5000多老担。民国初年,云南易武除种些玉米外,民众以采茶揉茶为生。茶叶盛产时,一般每户产茶十来担,多的有15、16担。云南易武乡的黑水梁子现存一大茶树,根围208厘米,直径66.2厘米,高11米。另落水洞有一大茶树根围124厘米,直径48厘米,高11.72米。
 
    3、云南曼砖茶山
 
    云南曼砖(今曼庄)茶山包括今云南象明乡的曼庄,曼林村公所辖区。云南曼砖茶山的形成早在清乾隆六年(1741)以前,由云南石屏汉人或早居曼庄的其他民族栽植。当时茶叶产量在1000担以上。据云南曼庄关帝庙(已倒塌)碑文载:“曼庄为六大茶山之一。”
 
    4、云南倚邦茶山
 
    云南倚邦茶山包括今云南象明乡的倚邦,曼拱,河边3个村公所辖区。云南倚邦街曾系象明县府所在地。云南倚邦少数民族汉族多系云南宁洱、云南石屏一带迁来,清雍正年间(1723-1735)建云南石屏会馆。早在云南石屏人未来之前就有四川人和云南楚雄人在倚邦落户营茶,曾建盖过四川会馆和云南楚雄会馆。云南倚邦茶叶历史上以园茶畅销省内外,后又扩销到越南、香港,年产茶1000担左右。云南倚邦本地茶叶以曼松茶味最好,被定为“贡茶”,曼松曾“年解贡茶20担”。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民国24年(1935)后,法国人禁止茶叶销往越、老、缅三国,茶叶滞销,茶园荒芜。
 
    5、云南革登茶山
 
    云南革登茶山包括今云南象明乡的安乐和新发两个村公所辖区。历史上的革登原在阿卡村公所菜园边。
 
    二、茶叶生产
 
    1、品种资源
 
    云南勐腊茶,又统称云南易武大叶种茶。早在公元8世纪以前,云南易武一带就有野生茶林,即云南大叶茶。现在易武乡的黑水梁子和落水洞还发现两棵老茶树,按茶树茎粗推测,树龄至少在55代以上。
 
    云南易武大叶种茶具体又可分为:云南大叶茶,云南大叶白毛茶,云南大叶白毫茶、云南椰叶茶、云南椰叶白毛茶5个品种。云南省内外一些专家认为,云南易武大叶种茶属良种之一,内含物丰富,国内外能够仿制云南普洱茶的外形,但不能制出云南普洱茶内在品质。
 
    (1)品种特征种籽性状:圆形或扁圆形,暗棕褐色;植株性状:植株乔木型,主干明显,树姿半开,生长势强,分枝较密;叶片形态:叶长椭圆型,着生水平状,叶色浓绿,叶较厚,叶质柔软,叶面隆起,叶身平展,叶绿微波,叶尖逐尖,锯齿深而密;花:花乳白色,花瓣6-7瓣,花冠直径3.2-3.6厘米,柱头三裂。
 
    (2)品种特性采摘期:每年3月上旬至11月上旬;芽叶性状;芽肥大,粗壮,绒毛多,发芽整齐,新梢持嫩性强,易采摘;适应性:适宜在滇南、滇西、滇东南的山区丘陵及广西、广东、福建、四川、贵州南部地区种植,或相似原产地气候类型的地方种植;适制性:制红茶外形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滋味浓强,鲜爽,宜制云南普洱茶及绿茶;化学成分;一芽二叶蒸青样含多酚29%,水浸出物48%;产量:比一般群体种增产15%。
 
    2、栽培
 
    清雍正(1723年)前,云南茶区农民就采制树林茶,即云南大叶种茶。雍正年间(1723-1735)云南石屏、四川、云南楚雄等地少数民族汉族迁来本地茶区后,带动当地少数民族开始对树林茶进行改造,砍去茶树周围的杂树草,翻松茶地,实行中耕管理。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开山种茶,大建茶园,实行育苗移植法种茶,品种均为云南大叶种茶。据《镇越县新志稿》载:“栽培:茶农于立春后,茶秧出土成长至四、五寸高之时,即可移植;株间相距约四尺,茶秧四周遍插竹签以护。夏秋除草施肥,三年后即可采摘。”
 
    1960年以后,新发展的茶园主要实行育苗栽移法,栽培过程为:(1)育苗,一般在栽培头一年的10月份进行。(2)开挖台地,一般当年开挖当年种植,也有10月份以后开挖第二年雨季种植的。先开台面,一般宽1.5米;后挖种植沟,沟深50公分,底宽40公分,顶宽60公分,挖好后回填肥土,齐沟平。(3)移栽,把茶苗移栽到种植沟内,每亩种植3000到4000株,移栽时间多在6-7月份,种植形式主要有单株双行和双株单行两种。(4)修枝定型,从茶苗移栽成活到投产,要进行三次修剪,以形成宽阔树,扩大采摘面,提高产量,三年即投产。
 
    进入80年代后,茶叶栽培直播技术逐步推广,至1988年末直播面积约占新植茶园的20%。直播技术即;每年10-11月把茶籽直接播入茶叶台地的种植沟内,茶苗成活不再移栽。每亩播茶籽7.5公斤,茶籽播在离台面10厘米的深度,茶籽上面覆盖稻草,再覆盖肥土。茶籽在土中越冬萌芽,第二年春天后陆续出苗,进行中耕管理,三年投产。
 
    3、产量
 
    清乾隆至光绪初年,县境“五大茶山周围八百里,年产茶叶上万担”。光绪二十二年(1895)勐乌、乌得割让法国后,茶叶销路受阻,茶叶产量减至5000担。民国10年(1921)新开通云南易武至越南莱州茶道,茶叶销路好转,产量回升至6700担。1937年后,由于法国人禁止进入越、老、缅三国,茶叶生产下跌,茶商倒闭,茶农弃茶种粮,茶园荒芜。1949年建国前夕,县境茶园采摘面积只有2770亩,年产量401担。
 
    建国后,云南勐腊县人民政府重视茶叶生产,积极组织发动茶区人民恢复老茶园,开垦新茶地;同时给茶农发放救济粮款,提供刀、锄头和农药等。1952年成立中茶公司茶叶收购组,1956年成立易武农技站,负责组织版纳易武的茶叶生产和购销工作,从而使茶叶生产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1959年末茶地面积增至8598亩,年产量增至2182担,与1949年相比,分别增2.1倍和5.4倍,60年代初期,尤其是1963年,全县农村普遍缺粮,在“重粮轻茶”政策指导下,许多茶农弃茶种粮,茶叶面积、产量大减,当年面积减至7096亩,产量跌至1002担,比1959年分别减少21.2%和45.9%。1964年成立多种经营办公室,云南勐腊县全县挖台地种茶。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在“左”倾错误干扰下,茶叶生产一度受挫。1969年末,面积9111亩,产量2000担,比1959年面积增513亩,产量减182担。1971年云南勐腊县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县革委)根据中央提出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加强多种经营办公室力量,负责抓茶叶等经济作物生产。1973年在麻木村公社旧龙寨召开有各公社、大队、生产队及有关部门或单位代表参加的茶叶生产现场会。为切实解决山区茶粮矛盾,充分调动茶农种茶的积极性,1972--1980年,县革委3次调减山区的公粮任务,由280万斤调减为126.9万斤,茶区的公粮任务全部减免,此间新建了一批茶区,茶叶生产较前有所发展。1978年末,茶叶面积达到11890亩,产量2532担,比1969年分别增长30.5%和26.6%,亩产28斤。1980年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粮食为主,多业开花”, 云南勐腊县委,县政府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把茶叶生产作为山区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来抓。1977年成立外贸站,1981年升格为县外贸局,统一负责云南勐腊县全县的茶叶生产和购销,并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文件精神,进一步放宽茶叶生产政策,明确规定:集体、个人一起上;谁种谁有谁受益,可以继承,50年不变。同时把茶叶种植列入计划,给予资金扶持。1981-1988年,采用有偿无息形式,先后投放茶叶种植扶持资金总额151.9万元。1982-1988年县外贸局还先后从云南保山、云南临沧、云南思茅等地调供茶籽49.67万公斤。同时主办了22次茶叶技术短期培训班,培训1900人次。随着茶叶生产政策、措施、资金的落实和粮食生产的发展,种茶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茶叶面积、产量不断扩大,至1988年末,云南勐腊县全县已有12个乡镇以及部分机关、国营农场单位种植茶叶,茶叶总面积猛增至25567亩,比1978年增2.2倍,其中投产面积15739亩,占总面积的61.6%;总产量9457担,相当于1978年的3.7倍,亩产51斤,比1978年增1.8倍。
 
    4、加工
 
    (1)元宝茶。原称云南普洱茶沱茶,云南普洱茶团茶,云南普洱茶饼茶,后因特定规格而称“七子圆”。“圆”即一个圆形茶饼。每“圆”七两,七“圆”为一“筒”。元宝茶自古就以外形美观,汤色嫩绿,味道香美,久留味醇等特点而驰名。清雍正二年(1724)后,随着云南石屏等地少数民族汉族陆续迁入本地作茶而开始出现茶庄商号,加工,经销元宝茶。曼洒、倚邦和易武茶山是元宝茶原产地,民国初年公有茶号38家,年加工元宝茶6900担。其中易武21家4420担,曼洒9家1700担,倚邦8家780担。
 
    茶庄,即加工元宝茶之作坊,一作坊有10余个工人,全凭手工操作。制作工艺:(1)分等:先将散茶按“尖子”、“盖头”、“二梭”、“老茶”分等,后从“盖头”中提取上好者作“梭边”茶。(2)拼配:按茶的等级比例拼配“七子圆”。即尖子茶八钱,梭边茶二两,盖头茶和二梭茶四两二钱。(3)装筒:按茶料顺序要求将茶叶装入茶筒,中心层装二梭茶和盖头茶,第二层装梭边茶,第三层装尖子茶即盖面茶。(4)蒸茶:蒸茶和装茶同时进行,装茶的第一道工序一完即用甑子蒸。待茶叶蒸软后,将梭边茶放入又蒸,后再放尖子茶,最后把蒸好的茶叶从蒸筒中取出,放入茶袋。(5)揉圆:把袋中茶叶揉成圆饼。(6)紧饼:把茶袋置于板上,再将揉成的圆饼放到茶袋上,揉成紧饼,又称踏茶。(7)晾干,解袋。(8)包扎:把元茶按7个一筒用笋叶包扎起来,晒干后装入篮中。
 
    (2)初制茶。本地茶农很早就开始用手工加工初制茶。初制茶分晒青和烘青两种。1966年,本县首次引进28台湘造50型电动手摇两用揉茶机,次年引进杀青机,筑烘烤炉。机械加工茶叶省时、省力、工效高、质量好,深受茶农欢迎。1983年和1987年先后又引进2套茶叶机械生产工艺流水线,从此结束了靠手工初制茶的历史,同时开创机制精茶的历史。
 
    晒青茶,又称毛茶或散茶,皆为手工加工。据李拂一《滇越新志稿》载:“茶农将茶叶采摘回家后,用锅炒使其凋萎,倾簸箕中反复搓揉成条,然后置日光下暴晒或用微火烘干,即成初制茶。”俗称晒青茶,即:云南普洱茶原料。
 
    烘青茶,县内最先产于1984年,属尚勇茶厂和易武茶厂初制所机械生产。加工工艺为:杀青—揉捻—干燥,即:绿茶原料。
 
    精制茶。绿茶,1984年尚勇茶厂最先生产,1988年易武茶厂也开始生产,其生产工艺过程为:(1)杀青。由杀青机将鲜茶叶加工至叶片柔软,叶色暗绿,青臭气味散失,含水量为60--64%。(2)揉捻。用揉捻机以40--50转/分的速度,使茶叶细胞破坏率达到40--50%,要求90%以上茶叶紧成条。(3)干燥。用烘干机烘干达到茶梗一折即断,嫩茶白毫发亮,含水量在7--8%之间。(4)分筛。用分筛机进行粗叶和细末处理。
 
    红碎茶,1984年尚勇茶厂最先生产,1988年易武茶厂也开始生产。其生产工艺过程为:(1)萎凋。鲜叶放入萎凋槽,采用室内自然萎凋法,室内温度在20--24摄氏度,用鼓风加快萎凋过程,通过萎凋使鲜叶正常均匀失水。(2)揉切解块分筛。萎凋后通过揉切机挤压、切。
 
    5、购销
 
   (1)机构
 
    清雍正以前就有外来茶商在县境“五大茶山”收购茶叶,清雍正二年(1724)后,云南石屏等地少数民族汉族陆续云集本地入山作茶,随之许多茶商相继在曼洒、易武、倚邦兴办茶庄商号,就地收购和加工茶叶,最多时近40家,收购茶叶总量上万担。当时茶价分春茶(清明前采摘)、二水茶(四、五月采摘)、三水茶(六、七月采摘)和谷花茶(八、九月采摘)4等,以质论价,上等茶(春茶和谷花茶中的尖子茶)价每市斤3角(银元)。1937年后,法国人禁止茶叶销往越、老、缅3国,茶叶销路受阻,茶价大跌,每市斤上等茶为2角(银元)。1945年茶庄商号纷纷倒闭,仅小贩收购少量茶叶。
 
    建国后,国家把茶叶列为二类物资,实行计划收购,限制私营。并根据茶质优劣,划定等级,制定收购标准样,实行对样收购,共分6级18等。1952年中茶公司在易武倚邦设茶叶收购小组,当年收购茶叶234担,1957年收购1826担,1958年国家把茶叶类为一类商品管理,实行指令性计划。本县计划收购到各合作社,并以社为单位结算价款,给予粮食奖售。同时指定各中心商店负责茶叶购销业务。1964年国家简化茶叶收购标准样,以季节分级设等或以年划级分等设5级18等,以质论价。1974年国家改革茶叶收购标准样,设6级12等,每级设两等,逢双设样,一级一个样。1976年12月成立县外贸站,统一负责云南勐腊县全县茶叶生产、购销业务。当年收购茶叶2218担,是1957年的1.2倍。1978年前青毛茶收购价为每市斤8角2分。1979年县外贸站在易武、象明、勐仑、芒果树、尚勇5个茶叶主产区设立茶叶收购组,同年茶价上调38%,即每市斤青毛茶为1.21元,因茶叶减产,当年只收购1336担,1981年县外贸站扩建为县外贸局。1983年茶价有上调13%,每市斤青毛茶价为1.29元,当年收购茶叶3101担,比1979年增2.3倍,占当年茶叶总产量的81.8%。1985年国家适当开放茶叶购销政策,只对“边销”茶实行计划调拨,对出口红茶实行合同收购;对内销茶、计划外边销茶及出口茶则实行议购议销,随行就市。同时将茶价又上调13%,每市斤青毛茶价为1.41元,当年收购茶叶2555担,占总产量的52.7%。1987年茶价又上调4%,每市斤青毛茶为1.5元。1988年茶价再上调4.6%,每市斤青毛茶为1.57元,当年收购茶叶1808担,比1985年减1.4倍,仅占当年茶叶总产量的19%。
 
    (2)销售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元宝茶便开始打入国际市场,茶道由云南易武经缅甸、泰国至香港,远销美、法、香港、南洋等地,年销元宝茶约六、七千驮(一驮约一担)。光绪二十二年(1986),云南易武至香港茶道受阻,茶叶销量大减。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由茶商和地方绅士出资,民众出力,修通由易武经倚邦至思茅茶马驿道,全程235公里,宽1。13米,路面全用青石板铺成,从此元宝茶内销云南思茅、云南普洱、云南元江、云南石屏、云南昆明等地,一部分销往西藏自治区,年销量300担以上。民国10年(1921)茶商新开通易武经老挝乌得至越南莱州茶道后,茶叶销量迅速回升,年销量6000余担。1937年后,法国人禁止销往越、老、缅3国,茶路被阻塞,元宝茶长期滞销,茶庄商号渐渐倒闭。
 
    建国后,直至1984年,国家对茶叶购销实行“全额收购,统一调拨”政策,1958年前县境不通公路,本县所产茶叶除少量在本地销售外,全部运销云南佛海(今云南勐海)茶厂。1959年小勐养至勐腊公路通车后,云南勐腊县本县茶叶便直接运销云南下关和云南昆明。经云南下关茶厂加工的茶叶,销往西藏自治区。经昆明茶厂加工的茶叶,主要销往国外。1980年后,云南勐腊县本县茶叶运销云南下关、云南昆明外,一部分还运销云南勐海茶厂。1983年总销茶叶3466.3担,其中县内销售210担。1985年以后,国家适当放开茶叶购销政策,实行指令性计划,合同订购和议购议销并行的政策,对边销茶(指7级至等外茶)实行指令性计划,对外销茶(红碎茶)采取合同定购,其他茶放开。1986年以后,本县茶叶购销形成以外贸局为主营单位,多渠道经营的格局,边销茶由外贸局经营,红碎茶由生产厂家直接以合同订购的形式调云南省茶叶公司,其他散茶,外贸局经营一部分,供销社经营一部分,也有个体户经营的。外贸部门经营的茶叶继续调云南勐海茶厂。
发布人:admin
● 上一篇文化: 探究云南普洱茶的初期形态
● 下一篇文化: 云南各族祭奠“茶祖会”不同之处
告诉好友】【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图片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化
文化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共0条)
发表评论请先 注册登陆 本站!
文化专题
 云南普洱茶信息·文化
广告位置招租
热点文化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职业画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云南普洱府与云南普洱茶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职业画
云南普洱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推荐文化
推荐云南普洱茶茶人小姐姐
云南省政府领导梁公卿先生
云南普洱茶健康减肥实例
云南普洱茶茶汤影像中的白
云南普洱茶熟茶茶汤表面为
中秋月圆节礼品·云南普洱
中秋月圆节礼品·云南普洱
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传统中
云南普洱茶茶刀茶锥和其用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关于我们 | 用户中心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云南普洱茶信息网·行业信息专业网站 http://www.cnynpec.com/· http://www.cnynpec.cn/ 咨询电话:(0)13888643081 15887832941 咨询 QQ:1259879281
中国云南普洱茶行业信息专业网站 建站十三年余 Copyright © 2005-2020 http://www.cnynpe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号,有事请Q我。 您是本站第位访客
云南普洱茶行业信息网·携手行业主流 拟建成为公众 健康 客观 专业信息类·且具公益性 代表性的云南普洱茶行业综合信息网站·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滇ICP备090118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