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信息|普洱茶信息网|云南普洱茶-欢迎您! 今天是: 用户中心 发布信息 用户注册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普洱茶产区 普洱茶新闻 普洱茶厂商 茶技培训 普洱茶文化 茶与健康 普洱茶经典 普洱茶具 普洱茶知识
市场信息 普洱茶企业 普洱茶图片 普洱茶茶城 普洱茶艺 普洱茶视频 在线音频 普洱茶问答 茶人博客 普洱茶论坛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普洱茶文化 →  云南普洱茶宗教文化 → 文化浏览:唐诗中的茶禅美学演讲稿(下)
唐诗中的茶禅美学演讲稿(下)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4014 更新时间:2011-07-12【字体:
 
唐诗中的茶禅美学演讲稿(下)
 
 
 
 
唐诗中的茶禅美学演讲稿(下)

萧丽华教授(台湾大学中文系)
   
 
    日本茶道的建立及其美学特征 
 
    根据滕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的研究,日本茶道的历史分为三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受中国唐朝煮茶法影响的平安时代;第二个时期是受中国宋朝的末茶冲饮法影响的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第三个时期是受中国明朝叶茶泡饮法影响的江户时代。[1] 
 
    平安时代末期,禅僧荣西(1141-1215)两度入宋,他回到日本的第二年,日本进入了镰仓时代(源氏集团掌权)。荣西于公元1211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内容主要叙述茶的医药作用,滕军称此时的茶风为「镰仓时代的寺院茶」,以医药养生为主。从其中上卷之末的「调茶」和下卷的「饮茶」,可知荣西用的是中国的「点茶法」。[2]这是今天日本茶道继承的饮茶方式。笔者认为荣西虽然学自于北宋,但其中将茶叶立蒸立焙,碾末冲点的方式,也渊源于上述唐人的茶文献中。 
 
    室町时代(1333-1573)日本的茶风走向游艺性,豪华的斗茶成为日本茶文化主流,不具宗教性。到公元1397年,金阁寺修建,开展足利义满的北山文化,1436年-1490年足利义政修建银阁寺,开展东山文化之后,娱乐型的斗茶会才发展为宗教性的茶会。足利义政隐居生活的东山殿中有一个「同仁斋」,空间只有四张半榻榻米的面积,墙壁上有壁龛、内部设有写字台(日语称「书院」),足利义政就在此中闻香、插花、点茶、读书、赋诗、书画等等,形成所谓「室町时代的书院茶」。
 
    「同仁斋」的规模大抵是后来日本茶室的标准。
 
    首先创立茶道概念的是十五世纪奈良称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1423-1502)。公元1442年,十九岁的村田珠光来到京都大德寺酬恩庵,跟一休禅师修禅,得到一休禅师的印可证书--圜悟克勤的墨迹。当时奈良地区盛行由一般百姓主办参加的「汗淋茶会」(一种以夏天洗澡为主题的茶会),这种茶会采用了具有乡村古朴建筑风格的「草庵」为茶室,成为日本茶道的一大特色。珠光在京都建立珠光庵,茶室的壁龛上挂上圜悟克勤的墨迹,入庵的人要在墨宝前跪下行礼,由此表示草庵茶的宗旨与禅宗思想相通。珠光并以禅偈「本来无一物」的心境点茶,在参禅中将禅法的领悟融入饮茶之中,他在小小的茶室中品茶,从佛偈中领悟出「佛法存于茶汤」的道理,从此开创了独特的尊崇自然、尊崇朴素的草庵茶风。据《珠光问答》记载一则答足利义政话说:
 
    一味清净、法喜禅悦,赵州知此,陆羽未曾至此。人入茶室,外却人我之相,内蓄柔和之德。至交相接之间,谨兮敬兮清兮寂兮,卒以及天下太平。[3]
 
    可见珠光也创茶规--谨兮敬兮清兮寂兮。由于将军义政的推崇,「草庵茶」迅速在京都附近普及开来。珠光主张茶人要摆脱欲望的纠缠,通过修行来领悟茶道的内在精神,他写给弟子古市播磨澄胤的书信,〈心之文〉说:「(茶道)要得遒劲枯高,应先欣赏唐物之美,理解其中之妙,其后遒劲从心底里发出,而后达到枯高。」据后来千利休的茶道圣典《南方录》[4]记载,标准规格的四张半榻榻米茶室就是珠光确定的,而且专门用于茶道活动的壁龛和地炉也是他引进茶室的。珠光晚年隐居于奈良称名寺内的独炉庵,在茶室的庭园(日人称为「露地」)栽种松、竹、柳,听松风成为茶道的美学之一。[5]珠光的草庵茶正式开辟了茶禅一味的道路。
 
    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时代的千利休(公元1522-1592年)。千利休将标准茶室的四张半榻榻米缩小为三张甚至两张,并将室内的装饰简化到最小的限度,使茶道的精神世界最大限度的摆脱了物质因素的束缚。同时,千利休还将茶道从禅茶一体的宗教文化还原为淡泊寻常的本来面目,茶道的「四规七则」就是由他确定下来并沿用至今的。[6]利休继承了珠光的茶道美学,深化了草庵茶的茶禅精神,从此结束了日本中世茶道界百家争鸣的局面,统一日本茶道的精神理念。
《南方录》的卷末语「灭后」保留了利休的自述:
 
    草庵茶的本质是体现清静无垢的佛陀世界。这露地草庵是拂却尘芥,主客互换真心的地方。……这样抛弃了一切的,赤裸裸的姿态便是活生生的佛心。……如果由赵州做主人,达磨做客人,我和你为他们打扫茶庭的话,该是真正的茶道一会了。……我专心致志参禅于大德寺、南宗寺的和尚,早晚精修以禅宗清规为基础的茶道,精简了书院台子茶的结构,开辟了露地的境界、净土世界,创造了两张半榻榻米的草庵茶。我终于领悟到:搬柴汲水中的修行意义,一碗茶中的真味。[7] 
 
    从上面日本茶道建立的历史与这些茶祖名言来看。茶文化传入日本约为唐宋两代;茶道艺术背景为佛教(最澄为台密宗、空海为密宗、荣西为临济宗),到了珠光与利休,禅成了日本茶道精神核心,其时间已经在中国明代之后了。珠光强调茶禅「一味清净」,却人我相,以柔和之德做到谨、敬、清、寂。利休订下和、敬、清、寂「四规」,自陈茶道精神从禅宗清规来[8],重视「露地」清静无垢的境界,这一碗茶中的真味也正式成为「茶禅一味」。 
 
    这种茶禅一味的草庵茶(そうあんちや)所创造出来的美学就是「佗び」,草庵茶也称之「わび茶」[9],茶道就称为「佗数寄」[10]。「佗び」美学的特征,据绍鸥写给利休的「佗の文」说:「佗者,虽然有古人的各种歌咏,近来却以老实、谨慎、平和为是。」[11]利休《南方录》则说:「佗の本意は、清浄无垢の仏世界を表わしたものだ」[12]。里千家茶道根据千利休这个理念,将禅的「不立文字」、「枯淡寂静」「本来无一物」三点特征用来对应「佗び」美。[13]伊藤古鉴说:「佗的意境是,草庵天地虽小,却能于此世间显露清静无垢的佛土」[14]寂庵宗泽《禅茶录》则认为茶事是以禅道为宗之事,「佗の事」是「物不足して一切我意に任ぜず」即《释氏要览》云:「狮子吼菩萨问云:『少欲、知足,有何差别?』佛言:『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不悔恨。』」的意思。[15]冈仓天心《茶の本》提出茶道的本质是「不足之美的崇拜」[16]应是源于此。 
 
    日本这种佗び精神在茶事进行的过程中与茶室、茶庭的布置上充分体现。以茶事的过程来说,茶礼是「圣餐的深邃礼仪」[17],因此茶事进行的过程如《叶隐》卷二所说:
 
    茶道之本意,在清净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眼之所见,挂轴插花。鼻之所闻,袅袅幽香。耳之所听,釜之沸声。举止端庄,五根清净,心自清净,直至意净。二六时中,不离茶道之心。无所凭借,道具,唯有相应之物。[18] 
 
    体验这种清净微妙法,第一步就是要「知程」[19],也就是既要以心为主体,又要技巧娴熟,先达到心、技合一,再达到心、技两无,这便是茶禅一味。
 
    以茶室来说,茶室力求简朴清静,这也是源于禅堂的。[20]日人心目中的茶室如《法华经》之「静室」,千宗旦引《法华经》:「静室入禅定,一心一处坐,八万四千劫。一坐观法,乃八万四千劫」说,入茶室修行三昧,乃一坐观法。[21]因此日人称茶室为「すきや」,据冈仓天心的说法,「すきや」同一声音与文字有「风雅之家」(『好みの住居』)、「虚空之家」(『空虚の住居』)与「数奇家」(『非相称的な住居』)三层意思。风雅指欢喜其艺术性、虚空指本来无一物之无相空、数奇指不均齐与不完美的崇拜。日本伟大的茶师都是禅宗门徒,他们都想把禅宗精神引进日常生活,茶室自然反应不少禅理。正统的茶室四席半榻榻米就是根据《维摩诘经》一段文字而来[22],这应当就所谓的「维摩斗室」[23]吧?冈仓天心有一句话「身体实际上也只是精神荒野中的茅屋」[24],真是对茶室做了最富禅意的解释。
 
    而茶庭是茶事精神最高的象征地,日本的茶庭称为「露地」,其中的「飞石」「关守石」使人有一种「走向内在」的象征。露地的用意在隔绝尘俗,净化身心,茶人会用心布置以觉醒灵魂。[25]平安时代日本庭园的第一要素是「枯山水」,这是梦窓国师(梦窓疎石1275-1351)的变革,露地的原风景成了日常性与非日常性意识转换的时间与空间。
   
    [26]这种说法近于Mircea Eliade「圣与俗」[27]的宗教观,露地似乎成了入道的门径。伊藤古鉴引千利休一首名诗[28]说这就叫做「露地草庵空」。其实「露地」源自佛经,《法华经》就有「出三界火宅,坐于露地。」《法华文句》卷五下说:「见惑虽除,思惑犹在,不能名露地。三界思惑尽,方可名露地。」[29]《长阿含经》卷九说:「世尊在露地坐」,《五灯全书》卷二八说:「露地藏白牛,壶中明日月。」
 
    [30]可见佛经中露地原指屋外旷野,「露地坐」为十二头陀行之一。后指心地出离三界思惑,显露自性,即「露地白牛」。而禅宗特指在僧堂内修行者座位以外之经行处所。看来日人用「露地」之意有着双关意含。久松真一就曾说,露地有事理与地理两说,茶道是两者理事一如,理事双修的展现。[31]
 
    整体来说,日本茶道充分体现禅的美学。千宗旦《茶禅同一味》中记载一休和尚的一句话说:「茶应合乎佛法妙心。将禅意移入点茶,为众生而自观心法,如是行茶道。」千宗旦也说:「一切茶事所用之处,皆同禅道。自无宾主之茶、体用露地、数寄、佗乃至其他,处处无非禅意。」套用伊藤古鉴的说法,茶道可达到「三昧法悦」的境界,也就是饮茶的人一边领会茶道「和、敬、清、寂」的精神,一边坐在茶室里想象深山幽谷,倾听釜中水沸的松涛妙音,将小我扩展为大我,以「纯一无杂的三昧境界」来体悟茶味,达到「茶禅同一味」的境界。[32]日本的茶师必须入佛寺参禅,珠光参一休和尚,绍鸥参大林和尚,利休参古溪和尚等等,伟大的茶祖都是出家人,从而才能开展出茶道精神来。从珠光、绍鸥到利休这个传统,使日本茶道走向「茶禅一味」,其后的山上宗二、千宗旦[33]都没有背离这条茶禅路线。相对于中国饮茶之走向民间化、通俗化、日常化,显然日本的茶道才是中国茶禅之风的发扬光大。
 
    结论 
 
    从中国茶禅发展的历史来说,茶禅文化酝酿于晋,建立于唐。唐代陆羽完成了从制茶、煮茶到品茶、别茶的茶道美学;僧人的茶诗中已有以茶参禅、以茶供佛、以茶悟道等茶禅的初步理念;而丛林清规更建立了茶禅仪式及其次第茶礼。中国茶禅文化的产生,可以说是唐代僧人之用心,而茶禅美学的开展则流荡在唐代僧俗之间。
 
    对照日本来看,日人茶规中的「和、敬、清、寂」理念,在唐代茶禅中已经浮现;日本茶道从「露地」「茶室」「茶具」到「宾主之间」的一整套美学,在唐诗作品中也有初步的端倪;而日本茶会的模式,「茶会+茶宴」的方式,唐代僧俗间也有初步的形态;至于末茶的饮用、煎茶、点茶的方式,也产生于唐代。最重要的是日本茶道所讲求的「茶禅一味」与其对禅理的阐发,更是源于唐代。
 
    [34] 正如禅宗的发展一样,禅勃兴于唐代,文人化于宋代;茶禅也理应如是。然而很多学者因为日本茶道采「点茶法」,而认为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宋代「点茶三昧」,殊不知「点茶法」其实也产生于唐末,兴于五代。更有盛者,以为中国唐代没有茶禅。如芳贺幸四郎认为,唐代茶和佛教或禅无关,而是和道教隐逸神仙思想结合。[35]这些似是而非的看法,通过本文或许能得到较清晰的轮廓。
发布人:admin
● 上一篇文化: 茶客闲来戏侃酒与茶
● 下一篇文化: 唐诗中的茶禅美学演讲稿(中)
告诉好友】【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图片文章
相关文章
· [云南普洱茶现代文化] 推荐云南普洱茶茶人小姐姐冲泡识
· [云南普洱茶现代文化] 云南省政府领导梁公卿先生读杨玉
· [云南普洱茶文化推荐] 云南普洱茶健康减肥实例
· [云南普洱茶现代文化] 云南普洱茶茶汤影像中的白点是“
· [云南普洱茶文化推荐] 云南普洱茶熟茶茶汤表面为什么会
· [云南普洱茶现代文化] 中秋月圆节礼品·云南普洱茶圆茶
· [云南普洱茶现代文化] 中秋月圆节礼品·云南普洱茶圆茶
· [云南普洱茶现代文化] 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传统中秋月圆
· [云南普洱茶文化推荐] 云南普洱茶茶刀茶锥和其用途
· [雲南茶人書畫家 張 晶 先生作品]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张晶先
文化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共0条)
发表评论请先 注册登陆 本站!
文化专题
 云南普洱茶信息·文化
广告位置招租
热点文化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职业画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云南普洱府与云南普洱茶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职业画
云南普洱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推荐文化
推荐云南普洱茶茶人小姐姐
云南省政府领导梁公卿先生
云南普洱茶健康减肥实例
云南普洱茶茶汤影像中的白
云南普洱茶熟茶茶汤表面为
中秋月圆节礼品·云南普洱
中秋月圆节礼品·云南普洱
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传统中
云南普洱茶茶刀茶锥和其用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关于我们 | 用户中心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云南普洱茶信息网·行业信息专业网站 http://www.cnynpec.com/· http://www.cnynpec.cn/ 咨询电话:(0)13888643081 15887832941 咨询 QQ:1259879281
中国云南普洱茶行业信息专业网站 建站十三年余 Copyright © 2005-2020 http://www.cnynpe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号,有事请Q我。 您是本站第位访客
云南普洱茶行业信息网·携手行业主流 拟建成为公众 健康 客观 专业信息类·且具公益性 代表性的云南普洱茶行业综合信息网站·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滇ICP备090118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