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飙升加价难·云南茶企外销陷怪圈
众所周知,香港是云南普洱茶出口的主销区和集散地,作为窗口营销到东南亚、美洲及欧洲各地。数据显示,港人年均茶叶消费量接近2公斤,近年对云南普洱茶的需求量亦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然而,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近来竟有企业透露,出口香港的茶叶陷入“出口越多亏损越大”的怪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一怪圈出现?这是普遍现象还是个别例子?香港市场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云南普洱茶?
云南海湾茶业是一间以出口起家的云南普洱茶企业,香港一直为其十分重视的市场。从事茶叶出口工作多年的云南海湾茶业负责人王先生指出,该公司一开始做云南普洱茶的时候,主要就是为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包括香港、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市场。然而,从去年开始,公司却面对一个怪现象,产品出口香港的数量一直增加,效益却保持不变甚至下滑。
人币升值提高门坎
“今年茶叶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人民币不断升值,香港却不能接受一次性涨价太多,公司进退两难压力增大。”王先生说。
如今,像云南海湾这样苦心经营香港市场的云南茶企还有很多。对于香港市场出现的这一“怪圈”,云南普洱茶业界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见解:一种观点以长期经营、研究海外市场的专家为代表,他们认为产品外销海外市场时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奇怪,因除香港以外,这种现象在马来西亚等地区亦会存在;另一种观点以云南的一部分企业、香港客商为代表,他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可思议”。
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董事萧女士是一名资深的茶人,目前并担任马来西亚国际茶文化协会理事长。对于云南普洱茶企业“出口越多亏损越大”的“怪圈”,她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这一现象并不吃惊,而认为这算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主因在马来西亚同样存在这样现象。
“裙带”销售损害利益
她分析,在马来西亚,人们虽然也有饮茶的习惯,但一般来说不会接受太贵的茶,以云南普洱茶为例,它也算是一种大众茶,虽然几乎所有的茶楼都有。这个市场看似很大,惟其实茶楼不会大批量进购过于高档的茶叶,许多了解行情的企业,甚至会“敲门去卖茶”,把旗下茶叶以很低的利润卖到茶楼。其实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拿到一些做礼品茶的定单,茶企的利润也大多从这里而来。她举例说,部分茶楼甚至可以买到2元多一公斤的茶,但如果企业不这么做,就拿不到其它的定单。
萧女士告诉记者,曾经有茶厂的老厂长对她说:“卖的越多,真的会亏得越多,但为了求稳定只好咬牙坚持。”
水货冲击出口市场
面对这样情况,企业陷入两难境地,王先生表示,除成本上涨及人民币升值因素外,近年来水货也在冲击市场,令海湾对港出口量有所萎缩。尽管该公司对香港市场仍非常重视,惟面对目前的市场情况,他们也只能以观望为主。
萧女士同样认为,现在对于茶叶企业来说的确经营困难,一方面原料上涨带动整体成本上涨,茶叶成品加价压力很大,惟以马来西亚为例,这样的海外市场又不太接受云南普洱茶大规模涨价。另一方面,企业又不想就此放弃经已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之海外市场。故此,她个人认为,找到市场定位,加强对海外市场的研究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