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信息|普洱茶信息网|云南普洱茶-欢迎您! 今天是: 用户中心 发布信息 用户注册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普洱茶产区 普洱茶新闻 普洱茶厂商 茶技培训 普洱茶文化 茶与健康 普洱茶经典 普洱茶具 普洱茶知识
市场信息 普洱茶企业 普洱茶图片 普洱茶茶城 普洱茶艺 普洱茶视频 在线音频 普洱茶问答 茶人博客 普洱茶论坛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文化新闻 → 新闻浏览:当前茶马古道研究的三个重要问题
当前茶马古道研究的三个重要问题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4797 更新时间:2010-08-29【字体:
 
当前茶马古道研究的三个重要问题

 
 
    一、为何确定茶为核心研究要素?
 
    茶是中国长期为世界输送的主体物质,既是中国对世界最卓越的物质贡献,也在精神层面上达到其他物质难以企及的高度。自魏晋以来,茶就赋予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太多太漫长的精神特质,此后历经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茶成为一种中国式乃至东方式的精神代表,活在历史最长久的话语体系之中。我以为,茶的发展至少经历了茶学诞生、茶雅文化、茶格文化以及茶空间广泛出现四个阶段。(周重林,《从云南勐海茶区看中国茶学重塑》,《云南普洱茶壶艺·茶艺》,台北,2010,6)
 
    然而,现代中国茶叶话语权的旁落,令人无比遗憾。就像许多人熟知的那样,传统的绿茶话语权在日本和欧盟那里,红茶在英国人那里,美国人开始了对白茶的定位,只有以云南普洱茶为代表的茶类“边销茶”,话语权依旧在我们手中。云南普洱茶近六年的大兴,再次引发了世界对茶马古道的关注及重新评估,由此也拉动了湖南黑茶,以及雅安藏茶的复兴,古老的茶马古道又一次清晰地出现在世人面前,成为活着的“茶香之路”。
 
    二、为何丝绸、马、盐都不能作为西南贸易的研究主体?
 
    20世纪以来中国西部史地研究的热潮,最初是由丝绸之路引发的,西方蜂拥而至的探险者、掠夺者让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西方话语乐园的同时,也让这一区域成为中国文物流失的重灾区。“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概念,其后被学界和大众广泛认可。以后中国学界的西部史地研究,也开始以“丝绸之路”为主导进行广泛研究,他们用“北方丝绸之路”指代西北区域,用“南方丝绸之路”指代西南区域,用“海上丝绸之路”指代沿海的其他区域,但后来其研究遭到了巨大的阻力。
 
    原因很简单,对中国大西南而言,丝绸并非贸易的核心。
 
    事实上,“茶马古道”从提出到现在,“南方丝绸之路”渐渐不被人提及,但依旧争议不断:一些人主张“盐马古道”;一些人则认为是“茶牛古道”。在这一思路之下,许多人有了“茶羊古道”以及“盐牛古道”等等提法,概念的乐趣虽消耗着许多人的热情,却没有贡献出十足的依据。
 
    这场争议忽视了这样一个背景:正是西部广大少数民族饮茶习惯的形成,才会割舍重要的战略物资--马来与中原各王朝进行交易,从而形成“茶马互市”。即便是这样,物资的交换并不仅仅局限于茶和马,而且,之后中原各王朝逐渐形成了“以茶驭番”的国家战略,这远非其他贸易主体可以比拟。而盐,与马一样,并非某地特有之物,我们关注盐,仅仅因为古盐道促成了局部交通网络的形成。在更大的层面上,盐和马都无法提升到广泛的精神高度,其他贸易体更无法做到这点。
 
    三、茶为何构成了一个牢固的想象共同体?
 
    其原因在于茶的远征性、渗透性和精神性。
 
    茶的远征性来源于这样一个事实,长期以来,北纬39°及以北无法种植茶叶,这决定了许多区域只能从南方购买茶叶,这是茶马古道形成的根本原因。

    世界茶叶的原产地在云南,尽管我们无法得知确切的茶叶早期扩散路线,但我们依旧可从史料中找到明确的记载,茶生活从巴蜀开始,接着陕西区域、云南区域,然后是河南,之后进入到江南。在丝绸之路、海瓷之路上都可以找到茶叶输送的轨迹。18世纪,西方植物猎人深入云南,中国茶叶被移植到印度大吉岭大规模种植,由此开始,随着大英帝国版图的扩展,茶树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扩散。
    茶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尤其对西部诸多少数民族而言更是如此。宋代,因为不开放茶叶贸易,少数民族与中原的交战次数非常之多;也因为开放茶叶,许多战事得以化解。西夏李元昊与宋仁宗庆历年间夏宋之战,正是一场茶叶之战。明代云南人杨一清在主政陕甘时说,“且金城以西,绵亘数千里,以马为科差,以茶为酬价,使之远夷臣民,不敢背叛。如不得茶,则病且死,以是羁縻之,实贤于数万甲兵,此制西番以控北夷之上策也。”明代巡茶御史李时成说得更露骨:“俺答今求茶市,意不在茶,在得番人耳。夫洮西一带,抵嘉峪、金城,绵亘数千里,番族星罗。西寇之不敢长驱而南,以番为之蔽也。顾番人需茶最急,一日无茶则病且死,是番人之命悬于中国,俾世受约束,藩我西土。脱以茶市假之,俺答逐利,而专意于番。番求生,而制命于俺答,彼此合一,其遗患可胜道哉!”如开茶市,“将使番人仰给于虏,彼此势合,贻患匪细。”清代顾炎武也看到这点,“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之。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其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
 
    正是茶的远征以及渗透,让茶叶成为无形的“茶长城”,在传统王朝政权那里,茶成为巩固边疆之道;在更深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正是因为茶,让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之间,慢慢形成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这为此后中国的“大一统”奠定了文化基础。
 
    唐时期,高僧大德大隐士大夫的推崇,也引发了吐蕃的尊佛喝茶运动,文化通过茶的渗透,在日常饮食中注入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质,进而形成了一种共性的东方式精神,并波及到了高丽民族与大和民族,在更大程度上形成了一种东方式的想象,这就是英国人最初惊呼的“东方仙草”。此后的英国,通过茶来规范礼仪;通过“茶园”而形成了哈贝马斯所谓的“公共空间”,为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精神公共空间;甚至可以说,其后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从某种程度上引发了美国的诞生。
 
    茶叶的三大特性是最早的全球化,最早宣告了世界是平的这个道理。茶叶改变了世界的物质以及精神面貌,推动着人类文明进程。而这片小小的叶子,正是在漫长的时间里通过茶马古道来传输的。茶马古道至今在西部得以保存,更多的原因,是这里广泛存在着高山峡谷、大江大河,即无车马之便,又无舟楫之利之故。当我们用原生态的眼界来打量这块区域时,是希翼从中找到早期人类为了生存、生活、信念以及信仰而做的不懈努力。

发布人:admin
● 上一篇新闻: 茶马古道申遗的突破点
● 下一篇新闻: 云南普洱茶与湖南黑茶的内质区别
告诉好友】【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图片文章
相关文章
· [普洱茶中国新闻]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
· [普洱茶云南新闻]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
· [普洱茶中国新闻]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
· [普洱茶云南新闻]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
· [普洱茶中国新闻]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
· [普洱茶云南新闻]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
· [普洱茶中国新闻]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
· [普洱茶云南新闻]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
· [普洱茶中国新闻] 第十二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
· [普洱茶云南新闻] 第十二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
新闻评论
{$review}
新闻专题
 云南普洱茶信息·新闻
 8888
广告位置
热点新闻
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云
云南质监抽查茶叶结果·九
第三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
宜兴紫砂壶有毒?(央视非正
云南临沧·名茶“邦东昔归
《长期饮普洱茶易致骨质疏
清明节·中国农历二十四节
128万元·1900年款蓝标宋聘
魅力云南·世界共享 外交部
云南西双版纳第一坝子·勐
推荐新闻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
第十二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
第十二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
第十二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
关于我们 | 用户中心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云南普洱茶信息网·行业信息专业网站 http://www.cnynpec.com/· http://www.cnynpec.cn/ 咨询电话:(0)13888643081 15887832941 咨询 QQ:1259879281
中国云南普洱茶行业信息专业网站 建站十三年余 Copyright © 2005-2020 http://www.cnynpe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号,有事请Q我。 您是本站第位访客
云南普洱茶行业信息网·携手行业主流 拟建成为公众 健康 客观 专业信息类·且具公益性 代表性的云南普洱茶行业综合信息网站·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滇ICP备090118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