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茶雅韵·杭州自助茶馆回归
一杯清茶,黛玉亦成了妙玉口中的大俗人:“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
今天的人类,自然不可能如《红楼梦》中描述的如此这般“讲究”茶与水了。然则,想讲究的心思,似乎也从来没有变过。于是乎,杭州城内,曾经沉寂多年的清茶馆,随着这样一份“讲究”,又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了起来。法云古村,和茶馆开出一家融山、水、古村与茶为一体的茶馆,南山路上,恒庐一直是清茶最坚实的守候者;城西某某号,爱茶的高馆主说,就希望朋友能和她一样喝着茶……
资深茶人、某某茶坊的老板倪先生说,其实自助茶馆兴盛之前,杭州的茶馆历来讲究的便也是个清雅气质,像太极茶道、紫艺阁都是那个时候开起来的。清茶一杯,几份茶点,朋友聊聊心情,再欣赏一番茶艺,品茗回味。有的茶馆也会搭上一些其他主题,如书场、琴音。曾经,这样的雅致吸引了很多的人们,也成就了杭州的茶馆快速撑起杭州餐饮业的另一道风景。可惜,低廉的门槛让茶楼又很快面临了同质化竞争和过度供应。也很快,闲散的茶楼隐去,更大众、经济的自助茶馆登场。
但是,对于知茶、爱茶的人们来说,喧闹如市井的自助茶馆,毕竟并非茶馆本色。“质本洁来还洁去”。从2006年、2007年开始,留恋着那味清雅、品饮心情的茶人们,又开始陆陆续续地亮出了“清茶”的招牌。恒庐的主人姚琼便是其中之一,曾经,朋友带着上好的普洱茶从云南远道而来,竟找不到清静的地方品茶论道,更不用说上好的泡茶技术与称心的器皿,不久后,姚女士便开出了恒庐清茶馆。然而,让茶回归到茶馆的主角,毕竟并不那么容易。倪先生说,直到有一天,某某环城西路上以卖茶、喝茶为主的某某茶叙以200多平方米的面积营业额超过边上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自助茶楼时,他才能肯定,清茶终于又回归了。
爱茶的、懂茶的,还有讲究喝茶氛围的商务客,是清茶馆得以生存的基础,而这一人群的日渐壮大和品味提升,又让清茶馆的这波回归潮更为讲究、更加个性化。在清茶馆,茶是当之无愧的主角。然而,清茶之外,茶楼的主题设计、氛围营造、个性卖点,无不让茶人们费尽心思。茶楼可以很小,如某某巷内的某某茶坊,只设三桌位置;茶楼也可以很偏,像某某茶府,隐在了某某路的阳光地带背后。但是,茶楼必定是要相当讲究的:喝茶的环境、泡茶的功夫、茶艺的欣赏、考究的器皿、茶水故事……当然,更少不了的,还有老板私藏的、独此一家的茶的味道与手艺。总而言之,那是各有各的讲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