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信息|普洱茶信息网|云南普洱茶-欢迎您! 今天是: 用户中心 发布信息 用户注册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普洱茶产区 普洱茶新闻 普洱茶厂商 茶技培训 普洱茶文化 茶与健康 普洱茶经典 普洱茶具 普洱茶知识
市场信息 普洱茶企业 普洱茶图片 普洱茶茶城 普洱茶艺 普洱茶视频 在线音频 普洱茶问答 茶人博客 普洱茶论坛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普洱茶新闻 →  中国茶行业新闻 → 新闻浏览:云南凤庆茶乡:一个农业大县的转变之路
云南凤庆茶乡:一个农业大县的转变之路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5184 更新时间:2010-03-05【字体:
 
云南凤庆茶乡:一个农业大县的转变之路
 
 
 
    云南凤庆县可持续发展探秘
  
    云南凤庆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全县45万人口中37.8万人种茶,年总产值接近3.7亿元,茶农人均收入484元。在茶乡凤庆,“中国核桃之乡”的桂冠令人称羡,这里拥有核桃面积133.7万亩,挂果面积25万亩,年产值突破3亿元,人均核桃收入72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8%。在这里,一个绿色增收的产业群体正在崛起。
     
     对云南凤庆来说,这不是一组简单的数字,而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追求可持续发展有力的佐证。       
 
    近年来,云南凤庆县紧扣提升人的富裕度、人的居住质量和人的创业环境“三个核心指标”,抓“三子”(房子、票子、孩子)促“三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生态立县、产业富县、科教兴县”战略,在保持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
    云南凤庆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个地方要迈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发展观念的转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领导干部要树立起“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政绩观。只有领导干部忠于角色和职责定位,真正从群众需要着眼,从经济社会发展出发,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执政为民,这个地方才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之变
      
    云南凤庆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在增强产业发展的生态效益上,体现在降低产业发展的生态成本上,体现在提高经济发展的环保门槛上
      
    隆冬时节,大河自然村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景致当属漫山遍野“白衣”核桃树了。为了让他们的“摇钱树”不被冻伤和远离病虫害,大河村村民悉心用药剂涂白了核桃树的躯干,远远望去,白色的核桃林和深绿的茶园高低呼应,赋予了山乡无限的诗意与生机。
      
    大河自然村隶属于云南凤庆县大寺乡德乐村委会,辖4个村民小组147户农户617人。近年来,村民以党群致富联合体、产业协会、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一体两会”为载体,抓住退耕还林、新农村建设、山区综合开发等机遇,大力发展泡核桃种植、高优生态茶园建设和畜牧养殖,“林、茶、畜、沼”一体化的循环农业模式初具雏形。大河自然村现有泡核桃1824亩,绝大部分为2003年依托退耕还林机遇种植,1212亩茶园也全部实现了生态化、无公害化和高优化;通过引进生猪优良品种,实施肉牛冻精改良,培育养殖示范大户,发展规模化养殖;依托“一池三改”国债项目等政策,大河自然村在2005年率先建成了沼气化村,从而解放了男人,漂亮了女人,干净了庭院,节省了劳力,绿化了山川。 
      
    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体现了着眼长远的发展眼光,构建循环农业体系体现了追求质量的发展智慧。如果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那么,大河自然村折射给我们的,就是凤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光芒。
      
    在云南凤庆,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在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提高产业发展的生态效益中。
      
    按照“南糖北烟中部茶,林果畜覆盖全县”的战略思路,云南凤庆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原则,加速特色经济林发展步伐,目前已建成核桃基地123万亩,茶叶基地29.5万亩,膏桐基地10万亩,蚕桑基地10万亩,木瓜基地5万亩。中低产林改造中,凤庆依据海拔高度不同,规划出核桃、红花油茶、澳洲坚果3个特色林产业带,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观赏效益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为使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云南凤庆还创新思路,通过“林茶”、“林粮”套种和“林桑”、“林果”等混作模式,提高了山林产出率。
      
    在云南凤庆,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在构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体系降低产业发展的生态成本上。
      
    云南凤庆的农村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由两个圈构成:一个是小圈,即一口沼气、一口小水池、一块科技园地、改造一个畜圈“四位一体”的家庭“小循环”一个是大圈,即“粮、林、饲、畜、沼”的农业“大循环”。大圈小圈环环相扣,构成了云南凤庆的农村循环经济体系。截至目前,云南凤庆发展特色经济林200多万亩,养殖业按照“城郊引进良种培育肥畜、山区半山区发展瘦肉型牲畜”的规划,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启动实施生猪养殖“双百”工程;推广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全县共建成沼气4.6万口,5个乡镇实现了沼气化。
      
    在云南凤庆,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在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中。
      
    云南凤庆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完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相关措施,对新改(扩)项目依法进行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评价;全面落实万元GDP能耗下降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管,淘汰了习谦水泥有限责任公司8万吨水泥熟料立窑生产线;大力推进污染源治理,严把项目准入关,强化社会监督,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打击力度……2009年,云南凤庆万元GDP能耗预计下降4%。
      
    可持续发展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云南凤庆的可持续发展就体现在增强产业发展的生态效益上,体现在降低产业发展的生态成本上,体现在提高经济发展的环保门槛上。 
  
    从消极悲观到积极乐观,从视山为障碍到视山为优势,云南凤庆人在观念转变中,转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指点齐国将军田忌用“上中错位”“中下错位”“下上错位”策略在赛马中转败为胜。孙膑一定不会想到,2000多年后,他的错位战略智慧光芒会穿越时空,启迪和催生了云南凤庆的“错位”和“不对称”发展理念。
      
    “云南凤庆要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坚持用‘错位’和‘不对称’发展理念谋划全局,也就是要立足于县情,充分发挥和突出独特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另辟蹊径谋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云南凤庆县委书记段春旭这样注解“错位”和“不对称”发展理念。 
      
    云南凤庆的优势是什么?每一个云南凤庆人都会告诉你,云南凤庆的优势在山。云南凤庆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山区占国土面积的98%,45万人口中90%以上住在山区。近年来,云南凤庆念好“山”字经,力做林文章,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带给了云南凤庆山绿、业兴、民增收的新景象。尊享“世界滇红之乡”美誉很多年后,云南凤庆的名片上又多了一重称谓:中国核桃之乡。
 
      10多年前,云南凤庆人一定不会说他们的优势在山。10多年前,相对发达的地方已经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找到了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的突破点,凤庆人却被困在山中,找不到发力和突围的方向;10多年前,平坝地区已经吹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号角,农民揣着订单发动农用机械疾驰在希望的田野上,云南凤庆人却被困在山中,人背马驮地经年艰辛依然难以换得温饱生活。那时,山是云南凤庆迈不过的坎,山是云南凤庆难以言说的痛。
      
    然而,绵延大山怎么阻挡得了云南凤庆发展的决心和智慧。在理性的自我审视中,云南凤庆弄明白了一个道理:妄自菲薄于事无补,正视现实从自身实际出发谋求发展才是出路。云南凤庆的发展既然绕不开山,那就在山上找出路。1995年,抓住干果基地建设的机遇,云南凤庆开始在山地推进核桃种植;2002年,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云南凤庆进一步加大了核桃推广种植力度;2006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始,仿佛是在一夜之间,政策的春风拂绿了山林,拂绿了民心,云南凤庆的核桃产业在政策引导和群众响应中,步入了迅猛发展期。
      
    从消极悲观到积极乐观,从视山为障碍到视山为优势,云南凤庆人在观念转变中,渐渐转出了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山区综合开发深入推进,云南凤庆发展也在“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过程中渐入佳境。如今云南凤庆山头的景致,不止是核桃树和茶树的交响,还有膏桐、桑树、木瓜树等等的和鸣。这是一幅生动的增收图,更是一幅和谐的生态画。
     
     “生态立县是云南凤庆错位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云南凤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也是云南凤庆正在强化和突出的优势。”段春旭说。
      
    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基地的同时,云南凤庆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催生壮大生态农产品龙头企业,从根本上实现一产二产良性互动,带动和繁荣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特色优势明显、产业附加值高、创新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从4000吨核桃鲜果处理生产线到滇红良种繁育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从年加工5000吨鱼片建设项目到利用核桃壳年生产1万吨活性炭建设,处处流露着云南凤庆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同样出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云南凤庆在“热情招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理性招商”。云南凤庆有个环保一票否决制,投资项目再大,但要是不合环保要求,那就免谈。这些年,云南凤庆因环保一票否决的资金不计其数。段春旭这么解释:“招商引资要讲一年见效,更要讲十年见功。” 
  
    执政之变
      
    “领导干部要多栽后人乘凉树。” 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的要求让云南凤庆的领导干部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政绩观洗礼。
      
    “领导干部要多做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不能只乘凉、不栽树。为官一方,真正的成就是今天在这里‘栽树’,将来能够看到后人在树下‘乘凉’。”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2008年9月6日在云南凤庆凤山镇安石村调研时关于政绩观的一席话,至今依然回响在云南凤庆县委书记段春旭的耳畔,坚定了他“多栽后人乘凉树”的信念。
      
    在云南凤庆执政的几年间,段春旭多次深入安石村,亲自感受和见证了“栽树”政绩观给这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小山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2002年,刚到云南工作不久的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第一次来到安石村,当时的安石村没有一幢像样的房屋,农民人均纯收入仅787元。那次调研后,白恩培的脑海里开始形成“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山区开发新思路,下决心把核桃作为云南山区开发的第一产业。2006年,白恩培第二次到安石村调研,昔日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漫山遍野的核桃树已经枝繁叶茂。时隔两年,当白恩培第三次来到安石村,核桃树已经陆陆续续挂果,全村768户人家已有近500户建盖了新房。
      
    云南凤庆更能深刻体会白恩培“栽树”执政理念的语重心长。对于山区面积占到98%的云南凤庆来说,“栽树”实在是既能绿化荒山又能助农增收的两全之策,是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山区综合开发中最好的体现。但是,“栽树”属于“潜绩”,是“预期政绩”,云南凤庆领导干部会怎么想?
      
    白恩培“栽树”的政绩观在全省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关于“显绩”与“潜绩”的政绩观碰撞,作为白恩培“多栽后人乘凉树”政绩观最早提出的地方,云南凤庆的领导干部更是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政绩观洗礼,在要“显绩”还是要“潜绩”的取舍掂量中,关注的焦点最终回归到了一个很本质的问题上:领导干部的职责是什么?
      
    “我们认为,就是要带领人民群众更好更快地发展,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具体到云南凤庆实际,就是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就是要多‘栽树’,实现可持续发展,云南凤庆群众要求我们这样谋划、这样执政。”段春旭说。忠于角色和职责定位,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这是县委书记的答案,更是云南凤庆领导干部共同的答案。给出答案的那一刻,云南凤庆领导干部的心里一片豁然。
      
    达成“栽树”的理念共识后,在安石村的榜样作用下,云南凤庆按照大力发展核桃种植,推进高优生态茶园建设,探索研究林权到户后的配套政策,加大林产业开发力度,构建“粮、林、饲、畜、沼”循环农业发展体系,把“栽树”执政理念贯穿到山区综合开发的全过程。几年时间过去,“栽树”执政理念已经成效初显。在经济形势颇为严峻的2009年,凤庆农民人均纯收入近3000元,较去年增加400多元,其中80%来源于特色生态产业。“随着核桃、木瓜、红花油茶等经济林逐步投产,农民群众的收入还会增加得更快。”段春旭说。
      
    除了栽树,云南凤庆还把新型农民培训摆在了突出位置,结合全县区域特色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加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力度,开创“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办学职教”模式,校企合作培养实用技能人才。截至目前,云南凤庆共完成农民技术培训2547期,培训农民突破20万人次,7533人获得绿色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这是更能让群众长远受益的事。”段春旭说。
      
    云南凤庆矿产地多,矿种多,在国家所列34种重矿产中这里发现了13种,许多矿点规模虽然小,但品位高,易于开采,经济价值高,云南凤庆县委、县政府却在可持续发展的考量中谨慎地放缓了脚步。“矿产开发可以快速拉高GDP和财政收入,”段春旭若有所思地说,“但如果要为此付出巨大的生态代价,无异于饮鸩止渴,我们要扪心自问究竟值不值得!”
发布人:admin
● 上一篇新闻: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传播中国茶文化
● 下一篇新闻: 中国茶叶批发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告诉好友】【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图片文章
相关文章
· [普洱茶中国新闻]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
· [普洱茶云南新闻]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
· [普洱茶中国新闻]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
· [普洱茶云南新闻]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
· [普洱茶中国新闻]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
· [普洱茶云南新闻]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
· [普洱茶中国新闻]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
· [普洱茶云南新闻]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
· [普洱茶中国新闻] 第十二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
· [普洱茶云南新闻] 第十二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
新闻评论
{$review}
新闻专题
 云南普洱茶信息·新闻
 8888
广告位置
热点新闻
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云
云南质监抽查茶叶结果·九
第三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
宜兴紫砂壶有毒?(央视非正
云南临沧·名茶“邦东昔归
《长期饮普洱茶易致骨质疏
清明节·中国农历二十四节
128万元·1900年款蓝标宋聘
魅力云南·世界共享 外交部
云南西双版纳第一坝子·勐
推荐新闻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
第十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
第十二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
第十二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
第十二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
关于我们 | 用户中心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云南普洱茶信息网·行业信息专业网站 http://www.cnynpec.com/· http://www.cnynpec.cn/ 咨询电话:(0)13888643081 15887832941 咨询 QQ:1259879281
中国云南普洱茶行业信息专业网站 建站十三年余 Copyright © 2005-2020 http://www.cnynpe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号,有事请Q我。 您是本站第位访客
云南普洱茶行业信息网·携手行业主流 拟建成为公众 健康 客观 专业信息类·且具公益性 代表性的云南普洱茶行业综合信息网站·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滇ICP备090118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