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以载道·艺以传情
学茶中“成长”
两位年轻的茶艺师都有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柔美,茶艺仿佛已渗入她的每个毛孔。微微低头烫壶烫杯的侧影衬着优雅的紫砂、着釉的掌型杯、流转的茶香,一幅写意画浑然天成。 获得广东省技术能手的表演者杨征玲告诉记者,她的学茶历程,本来就是一种“成长”。学习茶艺知识两年后才发现自己喜欢并向往在这个行业发展,“从茶叶的筛选,茶具的清洗和摆放,到茶艺表演的成熟,一步一步,都是要静下心来好好品味。清澈的茶,清幽的茶香,会让你静静地反省自己。”通过比赛,杨征玲一步步由中级茶艺师、高级茶艺师晋升为茶艺技师。通过几年茶艺表演经验的积累,杨老师对茶和茶文化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表演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极具神韵。今年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杨老师表演的是冲泡黑茶,从茶叶、茶具、茶席的挑选,现场的摆设,到演出服装的搭配,杨老师都精心准备,以充分表达出黑茶的沉稳内敛,向观众传达出中国茶文化的底蕴和渊源。
即将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茶艺与品牌营销专业的李思今年已经是第三次参赛,前两次团体赛的经验为今年的个人赛树立了强大的信心。她表演的是泡竹叶青茶,饱含着对家乡四川和远方家人深深的思念。竹叶青就像那一年四季常青的“君子”,虽朴实无华,却不断绽放出光芒。它的演绎者李思恰如其分地把竹叶青的特性和品质诠释给观众,促成中国茶文化与品牌的完美结合。泡一杯清醇淡雅的竹叶青茶,必须选用透明的容器,这样才能看出冲泡后绿竹的光泽。茶艺师的冲泡技术严谨有序,神情和蔼亲切,面带微笑,向观众展示了深沉而隽永的茶文化,细细品之,味真意幽,神静气宁。
大赛是“伯乐”
始于2006年的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全国茶艺从业者最关注的赛事之一。本届大赛,更是规模空前,共有来自30个单位的171名选手参赛,参赛人数比去年增加了五成。广州茶博会举办的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可以说是杨征玲的“伯乐”,也为其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获得广东省技术能手后可以直接转为茶艺技师,对于广大从事茶艺工作的人来讲,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鼓励作用,奖项是别人对我的肯定,能够把中国的茶艺文化传承下来,让更多年轻人懂得喝茶才是我最想做的事。” 杨征玲女士现在是流花茶艺城的茶艺培训老师,许多学员慕名而来。茶艺城亦越来越红火。
大赛对于茶艺专业学生与个人参赛者来说,是提高技能,更好地实现职业目标的好机会。在2007年的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中,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李思获得团体赛铜奖,2008年再获殊荣,2009年首次参加个人赛便夺取金奖,对于还在学校念书的李思来说,一切似乎来得很顺利。,她现在是珠海一家职业中专的茶艺培训老师,身边同学都投来羡慕的眼光。“比赛锻炼了我的心理素质,在其他茶艺师精湛的表演中,既看到差距又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是一段非常珍贵的经历。”
茶文化的传播者
在学校里,小小“茶艺师”李思免不了被身边的同学当成免费的“顾问”,解答关于茶的种种问题,她成为茶文化的推广者。
有着丰富参赛经验的杨征玲和李思,比赛结束后不约而同地谈起对茶艺大赛的点滴感受。成为茶艺技师后,杨征玲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她认为茶艺师是专业从事茶饮艺术服务的人员,也是弘扬茶文化的基础力量。一名专业的茶艺师必须喜欢茶,学习茶文化,了解各种茶的品质和特性,熟练掌握茶艺技巧,而且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形体知觉能力和美学鉴赏能力。
“弘扬茶文化,不能光喊口号,更不是参加几次培训课就可以的,必须不断开拓进取,把茶艺表演发扬光大。”杨征玲希望广大茶艺行业人员以弘扬中国茶文化为己任,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茶艺水平。
茶艺是一门新兴学科,同时它已成为一种行业,并承载着宣扬茶文化的重任。每年广州茶博会举办的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对选拔培养高技能茶艺人才,推动中国茶业经济的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