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南普洱茶:适当捂盘还是有望解套
在沉寂一年多之后,近日,云南省茶叶商会副会长、云南六大茶山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阮殿蓉高调来到厦门,又是签名赠书、售茶,又是给消费者“打气”。阮殿蓉带来的信息是:普洱茶虽处在市场低谷阵痛期,但在逐步理性回归。
更有普洱茶茶商认为:普洱茶此时的市场状况,是“抄底”的好时机。
专营店在厦还剩5家
随着“普洱神话”的破灭,普洱茶价量齐跌,出现“一觉回到两年前”的现象。据云南六大茶山厦门经营部的林志荣介绍,目前茶店的销售量只有前两年的35%~40%。茶店2005年卖了50多吨茶叶,2006年飙升到84吨,2007年在70吨左右,今年乐观估计约40吨。
价格上,2005年、2006年卖价10元的茶,2006年、2007年涨到25元,现在又回归到10元。“这还是好的”,林志荣说,有一款甲级沱茶,出厂时每公斤卖38元,后来涨到405元。在普洱茶价格疯涨时,厦门的一些茶商也赚了个盆满钵满。知情人士透露,厦门原先卖铁观音的一家知名茶叶连锁店,卖普洱茶至少赚了七八百万元,其从云南收购的普洱茶,请人制作精美的陶罐装上,总重不过2.5公斤的茶叶,卖1万元人民币还很抢手。
随着市场的低迷,原先的普洱茶炒家慢慢淡出市场。据介绍,前两年高峰时,厦门专门卖普洱茶的店有二三十家,而现在仅剩5家。
普洱茶理性回归
令普洱茶厂商放心的是,虽然普洱茶炒家一度沉寂下去,但终端消费者却在增多。由于茶价降低,普洱茶也从原来炒家的投机收藏转变为普通家庭的消费和收藏。“收藏的量在下降,消费的总量却在上升,这是市场理性回归的标志。”阮殿蓉说,毕竟普洱茶作为国内一大茶叶饮品,有其独特的商品特性和文化底蕴,只要不乱炒,普洱茶在中国茶叶品牌中所占据的一席之地,是无法取代的。据茶商透露,原先人们购买一件(84片茶饼),现在也许就买一桶(7片茶饼)。
普洱茶国家标准的出台,被认为是普洱茶市场理性回归的契机。目前国家出台了普洱茶国家标准,并将于12月1日正式实施。该国家标准给普洱茶的定义是,普洱茶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记者在走访时了解到,尽管普洱茶价仍在走低,但商家表示,新规出台能有效规范市场。
深度套牢不妨“捂茶”
与国内大多数城市一样,普洱茶前两年市场疯狂时,厦门也云集了大量的“炒家”。在目前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这些被深度套牢的“炒家”该怎么办?阮殿蓉给的建议是:适当“捂盘”。她说,这时候千万别低价恐慌性抛售,要有比较好的心态,保管好茶叶,如果是大厂进的茶,只要当时不是盲目跟风上当受骗进的劣质茶,捂住两年,“连本带利都能赚回来。”
阮殿蓉介绍,高峰期云南普洱茶产量在9万吨左右,目前产量不会超过2万吨,而正常的市场容量应该在6万吨左右。“目前普洱茶在中国还不到10%的市场份额,市场空间还非常大。”普洱茶经营者之一,香港义和成茶行的负责人陈英灿说。
而林志荣认为,普洱茶此时的市场状况,可以看做“抄底”的好时机。林志荣最近向厂家进了30吨普洱茶,据他介绍,目前普洱茶的进价只要前两年的1/3左右,也就是说,30吨茶叶的钱在去年,只能买10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