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茶都云南普洱市·正在经历着一次全新的大提速
从2006年的7.2亿元,到2009年的34.6亿元,一直到2010年上半年的35.7亿元,云南普洱市的交通投资在全省16个州市中一直位居前列,而今年上半年的投资,占到了全省的十分之一还多。不仅是投资炫目,在波澜壮阔的全省52条二级公路建设大场面中,云南普洱市又占到了7条,加之在建的思茅至澜沧二级公路三期工程,全市在建二级公路共有8条,同样居全省各州市之首。
超前谋划大交通
古老的茶都,正在经历着一次全新的大提速。
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重大战略,进一步激活着云南普洱市对未来的大胆构想。以茶、林、矿、电、烤烟、咖啡等骨干产业为龙头,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云南普洱市国际品牌,推动云南普洱市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云南普洱市同样也表达了外向发展的强烈诉求。
记者从《云南普洱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上看到了这样的美好愿景:云南普洱市将抓住国家建设昆明至曼谷高等级公路大通道、澜沧江—湄公河水路大通道,云南普洱市机场改扩建的空中大通道及泛亚铁路大通道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以适应中国西部地区和云南商品进出口东南亚中南半岛国家中转地、云南和中南半岛林产品和云南普洱茶等具有云南普洱市特色产品交易中心,以及与东南亚国家进行交流的文化走廊的需要。随着国际大通道的建设及自身的发展,云南普洱市将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经济交融对接的重要地带。
对自身经济地位的理性评估,让交融、对接成为承接云南普洱市发展的关键词。如果站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层面来理解云南普洱市的交通建设,便可以明白为什么近年来云南普洱市的交通会保持这样奋进的状态。快捷、高效、舒适、安全、绿色的大交通网络是云南普洱市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基础和关键。
然而,就云南普洱市的公路现状来说,总体技术等级低、路面状况差、通行能力弱、县乡路通而不畅、乡村路晴通雨阻、村组路普遍不通车,发展步伐远远落后于全国、全省水平。让梦想变成现实,云南普洱市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和战略思维构建大交通网络,通过系统谋划、超前谋划、高位谋划,让交通带动云南普洱市的经济带、产业带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十一五”期间构建大交通,云南普洱市作出缜密的思考:全力搞好公路建设;抓住国家和省水电开发机遇,顺势推进水路运输;发展市内外空中运输网络。云南普洱市提出“规划构建大交通网络,突破交通瓶颈制约”的战略目标,建设“北上南下、内联外环、水陆并进”快捷通道的发展战略。
云南普洱市“十一五”规划出炉:以国、省公路网为主线,完成G213磨黑至云南普洱市高速公路和G214澜沧至惠民、S213普洱至澜沧公路建设,完成G214、G323、S0538线的改造任务,实现“北上南下、东西贯穿、连州达市”快捷通道;围绕茶、林、水电、矿业等支柱产业和东、北、西3大区域发展规划,建设农村公路交通网,形成以市域经济、产业发展为中心的外连内环交通网络;农村公路及渡口实现“4个100%”,即实现100%建制村通公路、100%乡镇公路硬化、100%的乡镇有客运站、100%完成渡口改造和渡改桥建设任务;贯通无量山、哀牢山经济干线公路,建成澜沧、孟连、西盟“绿三角”旅游公路;加快口岸公路建设,修建码头42个、停靠点124个等,创造良好旅游和水运环境。力争2010年逐步形成公路网络化、水运规范化,公路、水路相补充,路、站相结合的交通运输网络,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明显突破。同时,着手规划连接云南普洱市—云南大理市、云南普洱市—云南临沧市的出市高速公路。
在“北上南下,内联外环,连州达市,水陆并进”的大交通网络上可以清晰看到,用最短的时间,把云南普洱市建设成为一个发达的生态经济圈,营造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创建一个和谐的生态家园,打造一个繁荣的生态城市,让这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云南普洱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