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的产销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2年1月17日讯:本文简要分析了云南普洱茶原产地,云南普洱茶都——云南省普洱市云南普洱茶的产销现状及云南普洱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目前云南普洱茶发展遇到的良好机遇和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来做大做强云南普洱茶产业,促进云南普洱茶产业与文化的发展。
云南普洱茶以其集散地和原产地的云南普洱县(现云南普洱市宁洱县)命名,明万历年间正式定名为普洱茶,在清朝达到鼎盛期,《云南普洱府志》记载:“云南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如今,云南普洱茶作为具有品饮和历史文化双重价值的一种特种茶类,加上具有独特外形和品质特点,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东南亚各国、港澳台地区及欧美国家茶叶市场上倍受消费者推崇的特种茶。尤其是它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解毒等多种功效,在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也深受青睐。港澳同胞把云南普洱茶称之为“养生之妙品”, “不可一日无”的保健饮料;云南普洱茶在东南亚、日本和西欧也有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的美称。而作为“世界普洱茶源、中国普洱茶城、云南普洱茶都”的云南省普洱市,更是云南普洱茶的故乡和交易中心之一,云南普洱茶也是云南普洱市的品牌茶,除内销云南、四川、广东、西藏等省(区),外销港、澳、地区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外,在新发展的日本、西欧、北美市场销路看好。
1.云南普洱茶产销现状
云南普洱茶作为云南特有的一种资源以及其所衍生的文化,具有1700多年的历史。现已发展成为云南省的重点产业之一。而对具有“世界普洱茶源、中国普洱茶城、云南普洱茶都”之称的茶树原产地中心的云南普洱市来说,更是第一支柱产业。目前,云南普洱市全市10县(区)121个乡(镇)中,有116个乡(镇)种茶,100多万茶农从事茶叶生产。有初、精制茶叶加工企业近160户,从业职工约1.5万人,年生产加工能力超4万吨。产品已畅销北京、上海、等18个省市区及港、澳、台地区的国内市场和德国、波兰、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据相关部门统计,截止2006年,云南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371万亩,产量13.8万吨,其中云南普洱茶产量约8万吨,总产值突破100亿元。而云南普洱市茶园面积就达240万亩(其中古茶园36万亩),产量4.8万吨,云南普洱茶产量近4万吨,产值达15.1亿元。2007年1月到5月,云南普洱市茶叶产量达21890吨,同比增长13.7%;产值达14.2亿元,同比增长65.6%;到年底云南普洱茶产量将超过5万吨,整个茶叶产业销售收入有望达到40亿。而就目前云南普洱茶的销售市场来看,由于相当一部分云南普洱茶被收藏,云南普洱茶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2.云南普洱茶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2.1云南普洱茶发展的优势
云南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云贵高原西南边缘,横跨北回归线,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不仅是云南普洱茶的故乡,也是云南普洱茶的发源地。云南普洱市及云南西双版纳州等周边地区是茶树变异最多、品种资源最丰富和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原始野生茶树(具有原始茶树形态特征和生化特征)最集中的地区,是茶树起源演化,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是中外专家公认的茶树生长最适宜的地区。栽种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长叶白毫、矮丰、云瑰等国家级、省级茶树良种10余种,还有36万亩古茶园,茶树鲜叶色泽油润、滋味浓强生津,都是制作名优云南普洱茶的优质原料,为云南普洱茶的品质提高与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另外,云南普洱茶及茶文化内容也十分丰富,民间至今还传有“武侯遗种”的说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云南普洱茶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今天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的云南普洱茶文化。云南普洱市境内有2700年树龄的镇沅千家寨古茶树、澜沧邦葳过渡型千年古茶树、文物茶马古道遗迹、中国云南普洱茶博物馆,还有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饮茶民族民俗风情。云南普洱茶伴随着各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并溶入各民族的艺术、习俗、文化中,从而形成了今天与众不同、为云南所独有的民族云南普洱茶文化。
2.2云南普洱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崛起拉动了云南普洱市茶产业的振兴,促动了整个云南普洱经济的发展,茶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茶叶成为云南普洱不可动摇的重要支柱产业,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发展预示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在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2.2.1云南普洱茶市场还不成熟
根据笔者的市场调查,发现云南普洱市很多云南普洱茶企业都是刚进入行业的生手,不少经营者的专业知识水平比较低,消费者大多对云南普洱茶的认知度较低,消费市场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必然会对云南普洱茶市场的规范化产生一定的阻力。而且,云南普洱茶市场定位也不准,云南普洱茶市场定位主要是它的保健功能和收藏价值,是应该肯定和大力宣传的,但无论政府还是企业,显然对云南普洱茶的迅速发展估计不足,缺乏科学的市场定位,误导消费者,损害云南普洱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必将对产业发展的造成损害。
此外,市场上假冒伪劣现象明显。由于受到市场的炒作,很多消费者过分看重贮藏年份、古树茶,从而导致一些不法茶商以一些假冒伪劣或虚假包装的云南普洱茶充斥市场,把自己的云南普洱茶冠以古树茶或乔木茶的名头,以存储年代较短的云南普洱茶代替老茶、陈茶,借此提高产品价格获取暴利。使得云南普洱茶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对云南普洱茶市场产生负面影响。由此造成了广大消费者对云南普洱茶市场现状信心不足,据调查,85%的消费者对市场云南普洱茶的品质表示担心,70%的相关专业人员认为云南普洱茶市场有一定风险。
2.2.2品牌意识淡薄,营销管理观念陈旧
大多数企业缺乏品牌意识,没有把品牌当作一种无形的资产来经营。有的企业虽有品牌意识,但营销观念没有更新,策略老套,品牌的潜在优势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另一方面,云南普洱市云南普洱茶品牌虽然很多,但知名品牌较少,特别是信誉度很高的品牌更少。调查表明,仅有8%的消费者是根据品牌来购买云南普洱茶,而81%的被调查者表示购买云南普洱茶是要先开汤审评后再决定是否购买。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没有先进的营销观念,茶叶市场将难以开拓。
2.2.3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优势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云南普洱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可以借此来提升云南普洱茶的附加值,获得更大的财富增长,近年来已经有许多企业开始在增加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茶艺表演、茶文化与书画文化、民族文化的结合模式,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普洱茶没有与其他产业形成完备的横向产业链,如文化产业与云南普洱茶的产业链、旅游产业与云南普洱茶的产业链等,这是造成云南普洱茶附加值难以提升的障碍。
3.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对策
云南普洱茶是具有特定内涵的云南传统名牌茶叶,更被当作云南普洱市支柱产业来发展,要逐渐把云南普洱市建设成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独特性且茶文化氛围很浓的“中国普洱茶城”。打好“云南普洱茶文化”这张牌,打出“名茶、名牌、名人”三名牌子,立足云南,面向国内外,打入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让“云南普洱茶都”走出云南普洱,走向世界。就必须立足云南普洱茶树原产地和历史文化优势,发展高效茶产业,促进云南普洱经济的迅速崛起。
3.1加强行业管理,规范云南普洱茶市场
没有一个很好的行业管理,行业自律能力就不强。此前,作为规范云南普洱茶的标准及管理规则仅有两个,一个是《云南普洱茶综合标准》,该标准对云南省云南普洱茶生产的种植环境、加工环境和验收等综合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另一个是《云南普洱茶证明商标管理规则》,该规则主要对云南普洱茶独特品质、种植区域和统一标识、管理办法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但能够真正做到的企业很少,需要政府部门加大行业管理,使云南普洱茶市场逐渐规范化,维护云南普洱茶的声誉。
2007年4月10日云南普洱市茶叶企业标准《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生产技术规程》和《云南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的顺利出台并实施,将会促进云南普洱市云南普洱茶产业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有效提高云南普洱茶产业行业自律能力。
3.2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企业产业链的建设
以市场为导向,培植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实现资源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是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要求。如以龙生集团为核心的茶叶集团公司,打破了原有的各自为阵、规模小、效益低、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劣势,对云南普洱市茶叶走上集团化,规模化之路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实践证明,产业化经营是企业规模发展和效益提高的最好办法。而龙头企业又是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部分。因此,要有意识的培植如某某云南普洱茶公司、某某茶业公司等龙头企业,组成集团公司,扩大企业规模,打造企业品牌,提高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发展。
3.3实施名牌战略,扩大产品知名度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名牌战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实践证明,市场竞争实际上就是品牌的竞争,谁拥有知名品牌,谁就拥有市场。虽然云南普洱市生产的云南普洱茶有10多个品种在国家和国际上被评为名优茶,但其品牌知名度并不很高。因此,企业应进一步加大名优云南普洱茶研制力度,完善加工工艺,在包装、宣传、营销上下功夫,实行标准化、规范化,打造知名品牌,扶持和培育一批能够代表云南普洱市云南普洱茶形象的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生产企业和产品品牌,以扩大市场影响力,拓展云南普洱茶的国内国际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