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信息|普洱茶信息网|云南普洱茶普洱茶新闻 →  中国茶行业新闻 → 新闻浏览:云南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检测能力·促进质量兴省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云南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检测能力·促进质量兴省
——云南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检测能力·促进质量兴省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4822 更新时间:2011-12-14 
 
云南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检测能力·促进质量兴省
 
 
    2011年4月,针对河南双汇集团“瘦肉精”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全国9部委联合启动为期一年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隶属于省质监局的云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迅速反应,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迅速将瘦肉精检测项目从4项扩充至14项,有效保障了云南省“肉制品食品生产企业的瘦肉精专项监督抽查”任务的顺利完成,为相关部门的行政执法提供了技术支撑。
 
    5月,“塑化剂”风波蔓延,“食品非法添加及滥用食品添加剂”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云南省质检院快速反应,紧急部署,组织技术力量成立了科研攻关组。攻关组24小时连续奋战在实验室,终于在第一时间拿出了检测方法,快速实现了对“增塑剂”17个检测指标的全覆盖。同时实行检测工作24小时昼夜不停,严格执行检测信息定时上报制度,保证检验数据及时受控。
 
    这些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在挑战我省产品检验检测能力的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云南省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为云南省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提高质量监督的科学性、有效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两年投入2.3亿元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大幅提升
 
    2010年,云南省开始实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能力提升3年行动”,云南省质监局两年累计投入资金近2.3亿元,用于提升装备水平和技术能力。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包括国家热带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橡胶及乳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4个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云南成立,结束了云南省质监系统一直没有国家级检验中心的空白历史,标志着云南省质监检测检验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附设于云南省质检院的国家热带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今年10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卫生部和农业部共同发布的全国首批食品复检机构名录中榜上有名。该院因此成为云南省首家食品复检机构。
 
    云南州市质监系统的产品检验检测能力也得到明显加强。围绕各地支柱产业,云南大理州、云南曲靖市分别设立了乳制品、煤化工2个省级质检中心;云南景洪、云南瑞丽、云南腾冲、云南龙陵建立了云南州市级技术检测中心派出的专业珠宝检验站;云南宣威设立了云南宣威火腿肉制品质检站,基层检验检测基础得到夯实。
 
    2011年3月,“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云南)”在隶属于云南省质监局的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揭牌。这是云南省“质量兴省”战略中的重要一笔。该院在“十一五”期间研发的“高精度交直流电流校准源研制”技术,在云南省电力、冶金、烟草、化工等领域得到推广应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企业省电并降低成本起到了较大作用。不仅如此,计量工作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加强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该中心的建立,为云南省继续探索节约能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现在,云南全省质监系统检验检测机构的实验室总面积由垂直管理时的2.7万平方米增加到10万平方米,设备固定资产总额由垂直管理时的2229.9万元提高到3.5亿元,增幅近15倍。隶属于该院的省计量院,其科研能力被质检总局评价为“北有黑龙江,南有云南省”。
 
    云南省特检院的索道检测、云南省珠宝院的翡翠检测、云南省建材站的水泥检验等能力和水平都得到了国内普遍认可;云南曲靖、云南普洱、云南西双版纳等14个州市局高起点新建了实验室,15个州市局综合技术检测中心普遍配备了气相、液相色谱和气质联用仪等一批高精尖检验设备,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期间,该系统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加大,科研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科研工作力度不断增强。共投入科研经费2133万元,共完成科研项目92项,其中,18项获得科研成果奖。通过科研项目的实施,全系统涌现出国家质检总局“优秀中青年专家”1名、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科技兴检”先进个人4名。全系统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和优秀人才,为质监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做强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加快进入产业园区和产业环节
 
    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质量。”“十一五”期间,云南省质监局把帮助云南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融入到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检测工作中,不断强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服务力度。
 
    例如为了扶持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云南省质监系统组织开展了大量科研公关,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如“云南普洱茶标准体系构建及品质鉴定技术研究”、“云南普洱茶原料加工技术及管理规范”、“云南普洱茶原料加工工艺”等研究,为云南普洱茶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技术规范。另外,云南保山突出糖和咖啡、云南红河突出食品饮料和有色金属等,质监系统为当地支柱产业发展提供的技术规范都得到了政府、社会和企业的肯定,检验检测机构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围绕云南省委提出的“深入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和质量兴省战略”,云南省质监局提出,检验检测机构要主动对接大通道、大基地、大平台建设,加快进入云南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产业园区和基地,积极融入产业环节,当好产品质量的守卫者。
 
    云南全省质量、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监部门,都在提升传统产业标准技术水平上采取了新举措,当好产业发展“助推器”。
 
    围绕云南省重要的有色金属支柱产业,云南省质检院与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于2011年8月25日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咨询和培养骨干技术人员等多种形式,云南省质检院将检验检测服务全面引入到云南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的供应链环节,为入场交易的有色金属出具检验报告,提供质量保证。
 
    为增强质监工作的有效性,云南省提出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树立大质量观,站在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看质量,围绕产业发展的升级转型抓质量,把创建“质量走廊”作为抓质量、促发展的有效载体。在交通要道、产业集中度高、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开展创建“质量走廊”活动,计划建设“品牌创建示范区”10个,创质量管理示范企业150家,质量提升示范企业150家,食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示范单位300家,特种设备分类监管试点单位200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60个,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示范企业80家,旅游等服务标准化示范企业100家,“能源计量示范单位”60家,诚信计量集贸市场(超市)110个,诚信计量医院100个。
 
    云南省希望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稳步提高产品质量,力争到“十二五”末,重点领域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让质量兴省工作真正得以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