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凸显“安商”需求
新闻速读·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需要昆明朝着国际一流的软环境目标继续前进。招商与安商,是一个整体。昆明“安商”的努力,对云南、甚至对全国,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月21日,某女士照常忙碌于自己的生意。
作为昆明某某公司董事长、云南省政协委员,她总是把来自企业界的心声,及时传递给党委、政府。
在结束不久的云南省政协十届四次全会上,某女士提出的《关于招商更要“安商”的提案》,最近被列为本年度重点提案。
“政府在大力招商引资的时候,需要注意顾此失彼的问题,也就是要注意‘安商’工作。”她对记者说。
2月10日,昆明召开2010年工作目标奖惩兑现、2011年工作目标责任状暨工业突破、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动员大会。这次大会参会者达千人。“千人大会”之称,在云南政商两界不胫而走。
面临新的任务,相信昆明各部门、各单位没有人敢懈怠。不过,与招商引资相比,“安商”工作则更需要对负面典型的问责以及对正面典型的张扬,来加以强化。
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使得昆明软环境建设真正任重,而且道远。
“纸上谈兵”
某女士是云南省政协委员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位。
今年,她提出的提案多达6份,主题包括集体林权改革、养老产业、贫困大学生就业、中小企业融资难、品牌兴滇、招商引资与安商等。
她注意到,云南省各州市现在都非常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昆明的鼓舞。
“很多地方都在学昆明。”她说。
不过,随着招商引资的持续推进,一些政协委员发现,一些州市的软环境问题实际上愈发凸显。
某女士说:“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也‘蹦’出来了。比如,个别地方招商政策不稳定、不连贯,新来的是宝,落了户的是‘草’;开始时各种优惠政策不断,一旦企业立足安稳,‘优惠’没了不算,各种阻滞企业发展的行政化手段就开始显现;还有的地方盲目追求招商引资的数量,为争夺项目,急功近利,对投资方提出的条件和需求只管点头答应,不管能否兑现。”
事实上,在云南,招商引资半途而废之案例,并不少见。
今年召开的云南省政协全会,委员们普遍关注各州市乃至省级部门在招商引资中的具体作为,批评之声与赞扬之音同时存在。
“招商的最终目的是使投资者投入资金,让项目发生效益。”某女士深有体会地说。“‘纸上谈兵’式的项目签约,仅是引资成功才一半,更重要的是,‘安商’工作是否到位,比如,在项目的跟踪落实上能否以情感人、在政策措施上能否以利惠人、在服务上能否以诚感人等等。政府工作不到位,投资者不合意,当然抽身而退。”
企业期望
2008年初,昆明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的召开,翻开了昆明软环境建设崭新的历史篇章。
昆明表示,努力打造中西部乃至全国“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福地、宝地。
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不抓软环境就是失职,抓不好软环境就是不称职”的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严”字当头,超常用力,强化责任,落实措施,把昆明打造成为民、利民、便民和亲商、护商、安商、养商、富商的宝地。
与几乎所有省政协委员一样,某女士感受到了近年来昆明市各级部门和官员们服务企业的变化,效率更高了,措施更得力了,企业发展环境总体上有了显著改善。
而总体与局部的关系,可能永远需要云南官方予以平衡和处理。
某企业负责人不久前对记者表示,某区曾搞过一次评优活动,他的企业光荣上榜。
该区有关部门曾在文件中许诺,给予每家荣获该项荣誉的企业两万多元的奖励,结果,奖牌拿到了,奖金却杳无音信。
“我们不是图政府给我们什么奖金,而是在乎政府说话能不能兑现。”该企业负责人说。“这种个别的现象,对总体软环境的伤害,需要引起注意。”
另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则谈到了拆迁。他说:“拆迁对许多行业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我的公司受到的是直接影响,一些门店或工厂的拆迁,在我们看来,从一个城市发展的大局和长远看,都是必要的。只是希望政府在拆迁的时候要提前足够的时间给企业搬迁,而且还要为企业拆了之后去哪里,服务得更到位。”
云南普洱茶
采访中,某女士谈到了云南普洱茶产业。
她同时是云南某某茶业公司股东。
“今年我们公司准备向全国发展,很多加盟商对我们公司的茶文化理念表示赞赏,对云南普洱茶的长期市场表现,表示乐观。”某女士说。“今年看来,云南普洱茶市场好像已经开始回暖了。”
某某茶业成立于2007年以后。不巧的是,该公司刚成立,就遇上了云南普洱茶市场暴跌。
“2006年和2007年,云南普洱茶疯狂的时候,很多人把云南普洱茶当股票炒作,有的一件卖到1万多元,但市场下跌的时候,同样的一件,只卖1千多元。”某女士说。“相比于福建政府打造铁观音、浙江政府打造龙井茶,云南的政府如何打造云南普洱茶呢?不得而知。”
她说,在云南普洱茶市场看好的时候,种茶的农民普遍致富了,很多农村道路重建起来,老百姓的房子新盖起来了。可是,市场一跌,很多农民的利益都受到了影响。
在今年的云南省政协全会上,某女士另一个提案则是关注品牌兴滇问题。
“云南的烟、茶、酒都有很好的资源,除了国家掌控的烟草品牌依然强劲外,茶和酒都需要政府予以注意。”她说。
市场经济固然倡导自由竞争。不过,自由竞争需要政府给予规范的政策保障。某女士打了个比方说:“企业就像一辆辆路上的车,只要按规章走就可以了,政府要善于引导好车辆的行进。”
冷暖企业
不只是某女士,许多在云南的私营企业老总,纷纷感到做企业“不容易”。某些时候,私营企业显得是如此脆弱,以至于独力难支。
某企业负责人说:“在该州市的城市发展中,我的企业需要搬迁。我想,搬迁是好事,可以借此机会改进工厂的工艺、提升技术含量。”
他有感于有的部门只管搬迁,而对搬迁之后,工厂应该去哪里,他们关心不多。而负责企业安置的部门与负责工厂拆除的部门,显然有待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协作。
有的企业第一次搬迁花费数千万元之后,如今企业老总觉得,还有必要再次搬迁。
一企业负责人说:“13年前,我的工厂遭水灾,损失惨重,那时,可能是因为我的企业小吧,没有人来看一看、问一问。”
云南省、昆明市政协各界别的委员们都关注着昆明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
正是因为近年来昆明在软环境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委员们才更希望昆明的软环境建设要排除干扰、持续狠抓下去,为全省软环境的改善,继续起好引领和示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