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产业发展应走食品工业之路
借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之机,广州茶文化促进会受亚组委的委托,在亚运城媒体村设立了“中国茶馆”,向出席亚运会的中外来宾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日前,有专家向信息时报记者指出,推广中华茶文化,推动我国茶产业发展,应以文化打头阵,走食品工业发展之路。
现象:“中国茶馆”在亚运城受欢迎
中国南方地区茶风自古盛行,伟人毛泽东更有“饮茶粤海未能忘”的诗句留传于今。借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之机,广州茶文化促进会在亚运城媒体村设立了“中国茶馆”,向出席亚运会的中外来宾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
据悉,“中国茶馆”特别邀请了代表我国六大茶类的品牌茶企进驻,他们分别为:大益茶业集团生产的云南普洱茶,西湖龙井茶业集团的西湖龙井,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六安瓜片,益阳茶厂、白沙溪茶厂生产的湖南黑茶,武夷山市岩茶厂生产的大红袍,潮州天羽茶叶公司的凤凰单丛,福建誉达茶业有限公司的福鼎白茶,湖南省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的君山银针,以及安徽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的祁门红茶等。
记者现场所见,来自国外的朋友都对茶馆很感兴趣,他们不断要求翻译人员帮他们解说,并认真地学习品茶细节。“茶馆在亚运城开门迎客后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参观,还有不少媒体来采访”。“中国茶馆”总策划、广州茶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先生笑言,借助亚运盛会这个平台,“中国茶馆”担当起向世界友人宣传茶文化的重任,通过各国媒体朋友的率先体验和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将得到更好的展现和推广。
云南普洱茶·业界: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应以“茶文化”打头阵
据了解,中国饮茶文化历史悠久,但是目前却没有国际知名的中国茶品牌。对此,大益集团勐海茶业董事长邓先生认为,中西方截然不同的茶叶消费模式和关注重心,是导致中国茶叶品牌走不出国门的重要原因。“对于茶叶消费,西方人更关注的是‘健康’,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得到推广和接受。而在中国,人们则更注重“文化”,茶叶消费重外型、重芽头、重嫩度,而忽略了它作为一种健康饮品的定位,以致很难标准、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邓先生说:“云南普洱茶,是一种健康饮品,它的发展应该走大众消费的路线,而非以‘天价’、‘药效’来加以神化!”
“中国的茶产展发展应以‘茶文化’打头阵,走食品工业之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某茶业公司董事长叶先生认为:“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包括茶叶的种植、制作,茶叶的冲泡技法,茶叶的品评、鉴赏,品茗的环境等等,整个过程体现了形式与精神的结合和统一,是人们在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中华茶文化的历史、传承,值得推广和弘扬,这是茶产业的精神所在,但对于茶产业发展来说,则应走‘茶文化推广’与‘食品工业化’双轨发展之路”。
云南普洱茶行业建议:可用“压制云南普洱茶小茶饼”方式,挑战袋泡茶
“英国非产茶国,但它的‘立顿袋’泡茶却闻名全球。分析其经营策略,走的是方便、快捷、健康之路”。叶先生指出,中国的茶产业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走食品工业化之路:“所谓工业化,就是生产的标准化、机械化与规模化,以形成稳定的茶产品品质,以及更好地进行生产成本控制和产品的推广,扩大市场覆盖面”。据了解,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验,广东某茶业研制出全新的茶叶包装方式,非常便于茶叶的冲泡与携带,而且非常环保、低碳。
叶先生以独立的云南普洱茶小茶饼为记者做茶叶冲泡演示。只见,压制云南普洱茶小茶饼在开水长时间浸泡下,依然紧致,并没有散落成零粹茶渣,而且茶汤鲜亮、透明,滋味悠久。“传统‘袋泡茶‘,2克茶,1克纸,间接消耗木材4.4克,而且生产过程容易受污染或产生污染。而转变包装形式成为茶饼后,不仅环保,而且更耐冲泡”。叶汉钟告诉记者,“压制云南普洱茶小茶饼”这种茶叶制作工艺适用于云南普洱茶生茶、熟茶,以及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等各种茶类,对于商务用茶、旅游用茶,以及运输、出口等都非常适合,是茶食品工业化的新包装形式。
谈到出口海外市场的问题,叶先生认为,全发酵茶红茶,后发酵茶云南普洱茶等茶类,以及半发酵茶乌龙茶等不易氧化、变味,易于存放,更适合走向国际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