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信息|普洱茶信息网|云南普洱茶普洱茶新闻 →  市场营销类新闻 → 新闻浏览:炒闹中国·云南普洱茶市场标杆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炒闹中国·云南普洱茶市场标杆
——炒闹中国·云南普洱茶市场标杆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4841 更新时间:2010-11-25 
 
炒闹中国·云南普洱茶市场标杆


 
 
    股市不振,楼市调控,大量游资涌入资金炒作的风潮中,炒风刮过之处,无不高价迭起,万物疯狂。无论是黄金、白银,还是大蒜、绿豆,无论是云南普洱茶、大红袍,还是黄花梨木、翡翠原石,只要有人愿意炒,无论是真值钱还是假时髦,你都可以摇身一变,一夜疯狂。

  在“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之后,“苹神马”也渐渐浮出了水面。

    说起投资炒作,农产品恐怕是大家最为熟知的领域。去年,大蒜的价格就曾乘着“抗甲流”之风被高高刮起,上演了一出“蒜你狠”的好戏。据蒜商自曝,大蒜的炒作手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借机制造并不断强化涨价的市场预期,如利用北方部分地区的“倒春寒”、大蒜种植面积减少等概念,大肆炒作;二是“买空卖空”,往往新蒜未上市,价格已被抬得很高;三是将库存大蒜层层转包或囤积居奇,目前冷库生意甚是抢手,为经销商炒蒜提供了很大便利:大蒜在冷库中存储两年不成问题,期间库存大蒜可以囤积居奇,也可以不停易主升值。

    另外,在“炒作”的浪潮中越涨越高的还有“豆你玩”的悟本绿豆。绿豆的蹿红起初源于悟本的“包治百病”说,于是绿豆摇身变神豆,身价也从两三元一斤蹿至10几元一斤。不过神医很快就倒下了,而神豆却依然坚挺。农业部认为绿豆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再加上主产地遭遇严重旱情,供应量减少造成的。但是也有分析认为,绿豆这样的农产品不仅需求弹性较大,而且具有能较长时间保存的特点,因此,短时间内被炒到天价,除了“天灾”以外,恐怕还得有点“人为”。
  
    近日,姜的价格在广州每斤售价已达9.63元,正在逼近10元大关,不少市民已经望“姜”兴叹。有业内人士曝料说,在山东、福建等姜的种植区,其实去年姜的种植面积只减少了15%左右,按常理,姜是比较难于长期储存的,应该不会出现目前价格暴涨四五倍的情况。这其中,游资炒作应当难辞其咎,有人通过“沙藏法”让生姜多储存6至8个月,以此控制姜的上市量,从而谋取差价。
  
    姜不能久留,是每年生的植物,春耕秋收。而在山东,不少炒家用“沙藏姜”的方法进行储存,他们在空地上铺一层厚厚的沙,然后把姜放在上面,接着再铺一层厚厚的沙,如此不仅让生姜贮藏在最适宜的温度,还可以防止发芽和变质。而炒家则可以利用这段储藏时间,谋取差价。
  
    在“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之后,“苹神马”也渐渐浮出了水面。这么贵的苹果已经被各路涌入的资金疯狂抢购了一周有余,“红富士”更是瞬间身价大增。有说法认为,去年冬天天冷造成苹果减产,但旧店和马连庄镇苹果今年都是少见的丰收年,苹果产量也创下了新高。烟台、陕西等苹果主产地的产量也是平稳。行家分析认为,所谓减少的说法,是炒手在故意制造炒作的借口,以便抬高价格,并在高价位上出手获利。
  
    专家分析认为,和大蒜、姜等农产品一样,苹果的价格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容易成为炒家选择的对象。总体来说,农产品炒作资金量不大,快进快出,风险小,更容易炒作。但是,近两三年来,农产品牛、熊市周期很短,要警惕市场价格暴涨之后掉头向下。另外,专家建议应尽快建立农产品价格异动监测机制,完善价格波动和低收入者补贴的联动,将市场损害降到最低。

  云南普洱茶之香也就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愈发重视,飘进了千家万户。而此时商家适时的炒作与包装更使云南普洱茶价格有如神助般一路飙升。
  
    除了农产品以外,茶叶似乎也一直备受炒家青睐。早年间更是有“存钱不如存普洱,买店就买茶叶店”的说法,惹来无数百姓和投资者的热捧。百姓看准了云南普洱茶健身益体的功效,投资者认准了云南普洱茶的收藏价值,然而一路飘红的神奇普洱却几乎在一夜间风光不再,自2007年5月起,其价格普降20%至50%,之后更是一路“跌跌不休”。一场云南普洱茶神话自此彻底破灭。
  
    云南普洱茶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茶,它又何以让人欢喜让人忧呢?其实关于云南普洱茶的优劣并没有特定的标    准,一位老资格的茶友认为,云南普洱茶犹如人的面孔般各有特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季节的茶叶都会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品种的云南普洱茶制成后也会因为存放的环境而有所区别。
  
    据经销商介绍,云南普洱茶几年前被炒得大热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云南普洱茶本身的功效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人们开始喜爱云南普洱茶;二是商家趁着这股潮流“炒茶”;三是云南普洱茶的收藏爱好者不断增多。
  
    首先,现代医学已经证实云南普洱茶确实具有调节人体代谢功能,增强免疫力,以及预防多种疾病的作用。特别是云南普洱茶中含有的茶多酚、茶多糖、叶绿素、维生素等成分,能够阻碍胆固醇的消化和吸收,促进胆固醇排泄,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还有减肥瘦身等多种功效。云南普洱茶之香也就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愈发重视,飘进了千家万户。而此时商家适时的炒作与包装更使云南普洱茶价格有如神助般一路飙升。
  
     另外,云南普洱茶的一夜成名也使众多云南普洱茶爱好者成为了云南普洱茶的收藏者。云南普洱茶的收藏不像古玩收藏那么有限,一旦收藏就肯定是以几十、几百、甚至是吨为单位来大批量收藏。如今,古董级的云南普洱茶并不多,昂贵的收藏价格对市场价格也必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基于以上几个原因,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在云南普洱茶主产地的云南普洱市,2003年云南普洱茶的总产值还不到3亿元,而2006年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15亿元,茶农的收入也是水涨船高。另一方面,云南普洱茶价格飙升,几乎到了“一天一个价”的程度。它不仅被茶商们当成“发财之源”,就连根本不懂茶的人也来“跟风”,大量买进云南普洱茶作为收藏。
  
    然而成也炒作,败也炒作,当云南普洱茶的泡沫越吹越大,破灭的危险也就越来越近。比起云南普洱茶的迅速蹿红,其没落似乎也只在朝夕之间。随着各大媒体对云南普洱茶乱象发出的质疑,被群起而攻之的云南普洱茶终于招架不住了,2007年下半年起,云南普洱茶价格掉头下挫,到2008年下半年,云南普洱茶毛茶从每吨六万多元,猛跌至每吨一万多元。半数以上的云南普洱茶生产企业停产,众多茶叶经销商退出经营。而云南普洱茶价格暴跌之后,最大的受害群体无疑还是云南省的数十万茶农。

  当大红袍价格被各路游资爆炒的同时,正版大红袍正在屡屡遭遇盗版大红袍的阻击,这不仅带来了商业利益上的损失,还会给产业发展埋下一颗定时炸弹,甚至会重蹈两年前云南普洱茶的覆辙。
  
    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云南普洱茶的阴云还未消散,关于“大红袍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普洱”的争论已经硝烟再起。近日,央视便对大红袍的悄然走俏进行了深入的报道。
  
    作为武夷茶的传统集散地,福建厦门的茶叶市场历来被视为大红袍行情的晴雨表。据厦门市茶叶协会统计,从去年到今年年初,仅厦门一个地方新增的大红袍专销店就多达五六百家,大红袍的市价更是翻了两三倍。在厦门街头,每走几步就能见到一家茶店,而几乎每家茶店都把标有“大红袍”字样的招牌挂在店外最醒目的地方。
 
    该报道称,市面上的大红袍有1200元一斤的,有8000元的,还有10万一斤的,只有VIP客户才可以订购。然而这些几千甚至上万元一斤的大红袍,销路却似乎并不理想。有店主坦言,自己以前从未接触过茶叶这一行,因为听说今年大红袍的价格看涨,希望能赚上一笔,但却没料到有着同样想法的竟然大有人在。据了解,大部分厦门茶店里的大红袍价格都在千元以上,但进店看茶、买茶的顾客却是寥寥无几。
  
    厦门茶叶协会会长王先生介绍说,在2009年以前,几乎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大红袍和武夷岩茶。而受金融危机影响,武夷岩茶产区甚至出现过茶农砍掉茶树改种板栗的情况。当时厦门经营大红袍的茶店也不过两三家。但从2009年6月份开始,一部分游资进入这个市场,他们不懂茶,跟炒房地产一样,不管好坏,先买,买了以后包装,弄个大礼盒,弄个锡罐,再弄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下子就把价格给炒上去了。
  
    另外,王先生表示,不仅在厦门,在广东、山东、北京等地的大型茶叶市场,大红袍专卖店也正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出现,满地都是大红袍专卖店,可真正的大红袍却很少。武夷岩茶一般在每年5月份开采,茶青在采摘之后,要经过摇青、发酵、焙干等等反复多道工序制成毛茶,而毛茶的质量则是决定精制茶质量、价格的关键因素。
  
    一般五斤茶青才能制成一斤毛茶,而两斤毛茶才能制成一斤精制茶,也就是说一斤普通的大红袍,通常需要十斤以上的茶青才能做出。而在今年春季,原来只卖几元钱一斤的茶青,最高峰时竟然被炒到了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一斤。收购的人中有人是做房地产的,有人是做旅游的,反正手头有点钱的都去买点茶,原来没做茶的也做,搞得整个武夷山几乎都在做茶了。
  
    如今这种情况,专业人士最为担心的是,当大红袍价格被各路游资爆炒的同时,正版大红袍正在屡屡遭遇盗版大红袍的阻击,这不仅带来了商业利益上的损失,最终还会伤及大红袍这块金字招牌,给产业发展埋下一颗定时炸弹,甚至会重蹈两年前普洱茶的覆辙。
  
    云南普洱茶暴涨暴跌直至崩盘的前车之鉴已经表明,狂炒并不能给一个产业带来真正的繁荣。只要消费者回归理性,爆炒之后的价格回归是逃不掉的宿命。业内人士透露,国内的茶叶消费量正常情况下每年也就是增长15%至20%,而茶叶价格增长每年也不会超过8%。如果投资者真正了解这些信息,真正尊重市场的价值规律,就不会掉进炒作的陷阱,成为替炒家接棒的冤大头。


    早在明清时期就有书籍记载一张黄花梨床值白银12两,而当时的一个丫鬟还不值1两白银。

股市不振,楼市不热的年头里,资金炒作似乎成了游资最好的出路,“炒风”所到之处,无不兴风作浪、高价迭起。之前聊过了疯狂的沉香,然而疯狂的木头又何止沉香?
  
    据海南省黄花梨收藏协会副会长陈国平介绍,这些年海南黄花梨的价格暴涨,最近8年,其价格更是翻了400多倍。据业内人士透露,即使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紫檀木、金丝楠木等都跌下来的时候,海南黄花梨的价格却一直在涨。而黄花梨木价格的上涨,也直接影响了以其为原木的一些成品。以海南黄花梨木做成的三件套皇宫椅为例,2000年时,市场价大概为45000至60000元,而现在市场价格则达到了 130万至180万元左右,翻了近30倍。
  
    与沉香的爆红一样,黄花梨的崛起似乎也非朝夕之间。据了解,早在明清时期就有书籍记载一张黄花梨床值白银12两,而当时的一个丫鬟还不值1两白银。也就是说,一张黄花梨床抵得十余个仆人的身价,可谓贵重之极。
  
    与众多的商业炒作一样,海南黄花梨无疑也是很多手上有货的人士通过媒体将其价值炒作出去,让公众对黄花梨有了认识以及很高的热情,然后囤积货物,让它尽量少在市场上出现。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海南黄花梨应当算是贵得有理,因为其资源已经越来越稀缺,这一点与当前一些农产品的炒作还是有区别的。中国明清家具材质研究学者周默曾表示,在中国,只有海南吊罗山尖峰岭低海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出产黄花梨。后来虽然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也有少量人工引种,但它们的材质与海南岛所产区别却十分明显。
  
    另外,一棵黄花梨树需要至少300到500年的生长期才能有加工成家具的可能,而且并非整棵树都可以用作家具的原材料。据了解,黄花梨树外面的边材部分最受白蚁欢迎,当白蚁将其边材咬蚀后,整棵树也就只有三分之一的部分可用作家具制作了。漫长的生长周期和可用部分少无疑更增添了黄花梨资源的稀缺性。

    随着投资者的热情不断升温,以次充好的越南黄花梨也已悄然弥漫于市场。事实上,就纹理、质地、香味而言,越南黄花梨与海南黄花梨极为接近。但因为海南黄花梨是越南黄花梨价格的5倍左右,所以越南黄花梨也就成为了经济利益驱使下,假冒海南黄花梨的“原材料”,普通藏家根本无法辨识。专家建议收藏爱好者不妨找一些资历较深的行家,帮助鉴定甄别。
  
    而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内,海南黄花梨是否会出现价格下降的趋势,业内人士认为,一般情况下,海南黄花梨的价格不会下降,只会继续上升。

  虽然很多翡翠产品由于原石成本较高而标出高价,但在大多数时间里恐怕都面临着有价无市的尴尬。
  
    另外,同样遭到各路资金炒作,价格疯涨的还有翡翠原石。广州华林玉器街是全国最大的翡翠成品集散地,全国各地零售的翡翠成品当中,有八成都来自于这个市场。这里的商家感叹,今年翡翠价格的上涨速度之快可谓前所未见。其中50%的价格涨幅还只是一般类的翡翠,高档翡翠价格甚至已经暴涨了100%到200%。
  
    业内人士透露,翡翠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是原石贵,上好的翡翠原石已经越来越稀少。
  
    据了解,在今年6月缅甸的一次翡翠原石拍卖会上,价格最贵的一块翡翠要价高达2亿元人民币。而这些缅甸翡翠原石运到国内之后,身价无疑还会继续暴涨。缅甸被称为“翡翠之国”,但是近年来,缅甸上等原材料的开采也已接近枯竭。缅甸政府更是出台了限量开采的政策,同时海关也不断控制上等翡翠的出口,只允许加工后的翡翠饰品出境。上等翡翠资源短缺,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翡翠市场价格迅速攀升。
  
    另外,从事玉器行业多年的经销商表示,大量资本正在以非常迅猛的势头涌入翡翠行业,以前都是行家在买,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涌入这个市场。无论境内境外,今年的翡翠价格都遭到了各路资金的炒作。眼下,原料涨价的速度甚至超过了翡翠成品首饰的涨幅,翡翠行业恐怕正在面临着“面粉比面包还贵”的困境。
 
    在强烈的涨价预期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翡翠的原石交易中,但行业内的老手对原石交易的这一轮行情却普遍持谨慎态度,很多人认为,市场并不是真的像大家看到的那样火爆。在翡翠成品销售环节,虽然很多翡翠产品由于原石成本较高而标出高价,但在大多数时间里恐怕都面临着有价无市的尴尬。
  
    无论是炒作农产品,还是稀有的贵重藏品,炒手们无非都是先大量购置物品,造成市场上货源稀缺,然后通过一些话题的炒作让买家了解其价值,并大量购置收藏。对于这样的现象,记者走访的各行业专业人士都纷纷提醒投资者,资金炒作有风险,若非行家切莫盲目跟风。在这个“神马浮云”的年头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资金炒作就是一场看得到开头却料不到结尾的赌局,有人一夜暴富,有人身价全无。都说炒作很疯狂,现在看来,恐怕“疯”的是物件,“诓”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