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感恩心·不忘肩上责
在10月9日召开的第五届“创意中国·和谐世界”文化产业国际论坛暨“全球文化产业学院奖”颁奖典礼上,云南昆明雄达茶城作为中国参评的茶文化园区获得全球文化产业特色园区“创新引领奖”的奖项。载誉归来的昆明雄达茶城负责人马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雄达茶城能获得这个国际奖项,是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省文产办、昆明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产办、市商务局及盘龙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坚持走云南民族特色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之路的结果,雄达茶城才能取得今天这个国际性的大奖和荣誉。
荣誉面前,马先生胸中涌起的是感恩之情。他向记者特别提到,在2005年12月,云南省政府决定举办“首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以更好地推动茶产业、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为支持民营企业,将此重任交给了昆明雄达茶城。为满足盛会的设施要求,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省、市、区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特批雄达茶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2006年9月“首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盛会的圆满成功举行。又如,2008年,成功举办了由云南省旅游局、云南省文产办、昆明市旅游局、昆明市文产办共同主办,盘龙区委、区政府承办的“2008首届云南茶文化艺术节”,并创办了全国首家“茶文化旅游夜市”,被云南省文产办授予“云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同年11月,在全国数千家茶城参加的评比中,雄达茶城被中国国际品牌协会等授予“中国第一茶城”、“中国茶文化城第一品牌”桂冠。
是什么力量推动着雄达茶城7年来不断创新建设茶文化城?“一是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再就是企业的责任感!”马先生回答。2008年,昆明雄达茶城的创新思路、文化活动、茶城规划布局、
文化氛围营造和发展方向,得到省委领导肯定,并对昆明雄达茶城打造国内、国际知名品牌文化城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希望。指出“昆明雄达茶城打造好了,品牌和荣誉不仅仅是企业的,也是云南全省人民的。”“2009年7月我带领公司管理人员参加了由昆明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的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市委领导在讲话中提出了加快文化昆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强调文化不仅能增加产品附加值,也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和谐的‘黏合剂’。为此,我们更加坚定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大胆创新做出特色的决心,投入巨资,加大雄达茶文化城的建设力度。云南是茶的故乡,作为一个产茶大省,茶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全省800多万茶农的生计,以及涉茶企业近千万人口的就业。茶城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餐饮、娱乐业的发展。作为企业,雄达茶城肩负着经济和社会双重责任。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以发展茶文化产业为核心,弘扬和传承云南民族文化为己任,创新理念,打造云南品牌。雄达茶城的发展离不开省、市、区各级政府领导的支持,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为此,我们有责任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更不能忘记回报社会。”马先生介绍说,2006年6月,雄达茶城与媒体共同举办“9+2”10城市记者云南行“同饮珠江水,共品普洱茶”大型活动,将收藏的古树茶“雄达纪念茶饼”进行拍卖,拍卖所得135100元全部捐给希望工程;2007年为贫困学生募集助学金96700元;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公司捐款30万元,并倡议组织雄达茶城全体员工及商户向灾区人民爱心捐款60075元;2008年11月向昆明市某事业促进会捐款4万元;2009年7月,云南姚安发生地震,公司捐款捐物共计208680元;2010年云南省发生百年不遇的旱灾,公司捐款6万元。
如何将雄达茶城打造成为引领文化旅游发展,全国知名的旅游茶文化城,为社会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交流、文化旅游平台?马先生向记者介绍说:“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发展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在昆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区各级文产办和商务局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云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全球文化产业特色园区”的引领作用,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肩负的责任更大了。”马先生说:“我们今天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是激励我们今后更好的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