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东城国际化个性新城雏形现·仍需挖掘地方文化
2003年,云南新昆明建设拉开了城市向东发展的序幕。
按照规划,2003至2020年,要用18年的时间,打造现代新云南昆明。发展文化旅游之外,云南·昆明将初步形成以行政教育、文化、商务、居住等功能为主的现代化新城区,力求打造成为一个山水生态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开放新城。
今天的云南·昆明,更是成为走向东盟的“桥头堡”,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实现对话的一个窗口。而国际化东城,作为云南·昆明未来发展的核心,正以崭新的姿态,承接起城市的未来。
云南·新昆明是一个山水生态之城
到处花红柳绿、无污染、不塞车、事故少……这就是新昆明的梦想。
从自然景观来看,云南·昆明有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滇池、安宁温泉、九乡、阳宗海、轿子雪山等国家级和省级著名风景区,还有世界园艺博览园和云南民族村等100多处重点风景名胜。10多条国家级旅游线路,形成以云南·昆明为中心,辐射全云南省,连接东南亚,集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体系。
除了这些自然景观,云南·昆明市也正在绿色上下工夫,突出山水高原城市特色的同时,通过加强城市形象设计,全面提升这座城市的品位。目前,云南·昆明市主城区面积达到360平方公里和人口达到360万人,城市绿化覆盖率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8平方米,是国家级园林城市和云南省园林城市。
“联合国宜居生态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宜居绿色生态城市”“ 2009年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这些荣誉,让云南·昆明“浓墨重彩”。同时,以滇池为中心,“环湖交通”“环湖截污”“环湖生态”“环湖新城”工程也在建设当中,优化城市发展环境的同时,也将全面提升城乡形象,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把云南·昆明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现代山水生态城市。
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以“五百里滇池”为中心的环境优美、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湖滨生态新城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云南·新昆明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文化名城
云南·昆明既是一座与周边山水和城市内部山水融为一体的山水城市,又是一座文化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
1240多年的建城史,记录着云南·昆明城市变迁、兴衰、演化的沧桑岁月,传承着一代代市民生活进化的历史文脉。这里的历史建筑、传统文化街区及古树名木在内的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最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标识。
去年,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调研文化古迹和历史建筑时强调,处理好保护与建设、传承与弘扬、历史与现代的关系,采取措施切实保留、保存、保护文化古迹和历史建筑,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品牌。云南·昆明市政府也在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等有形的文化景观的同时,让星罗棋布的文化遗址、名人故居、旅游景区、主题公园形成网络,覆盖整个城市,让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城市生活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云南·昆明把各种文明进行融合创新,从2000多年前的云南·昆明晋宁石寨山青铜器滇文化奇迹,到现代史抗日战争时期,云南·昆明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石寨山青铜器遗址、大理国经幢、大观公园、金殿、筇竹寺、圆通寺、近日楼、真庆文化广场、官渡古镇、云南陆军讲武堂、“西南联大”旧址等文化景点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桂冠上的光环。
今天,云南·昆明市作为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会城市,将多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杨丽萍代表的云南舞蹈也在向世界传递着云南,过桥米线、小锅米线、云南白药、护国运动、云南普洱茶、茶马古道等都成为昆明与世界对话的名片。
云南·新昆明是一个东盟桥头堡的现代开放新城
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云南作为中国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桥头堡的区位优势不断凸显。作为云南省会城市的昆明,也随之成为外来客商投资的一片热土。
2003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以滇池为中心,实施“一湖四环”“一湖四片”工程。建设“现代新昆明”的城市发展战略隆重出台。 于是,大昆明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不断发力的云南·昆明,在有限的土地资源的束缚下,开始向外扩张“领地”。东城成为其中的黑马,异军突起。按计划,作为东城未来核心的呈贡新区,也将用10年的时间,打造一个100万人口的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生态环境优质化、市民素质文明化、城市管理科学化,这些都是构成未来新城的标志,也成为东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从两千多年前的“南方古丝绸之路”,到今天正在建设的“昆曼国际公路”(昆明-磨憨-曼谷)、“昆缅国际公路”(昆明-瑞丽-仰光)、泛亚铁路等国际大通道,这些便利的交通枢纽,将为云南·昆明架起通往东盟国家的桥梁。同时,马来西亚实康集团、香港华润集团、上海华源等知名企业踊跃到东城来投资,昆百大集团、昆明官房、诺仕达集团、实力地产等一批本土品牌房企也相继进入东城,无疑都在加快东城发展的步伐。
云南·昆明·扫瞄东城之美
城市的发展,是一部人文史、经济史,也是一部建筑演进史。
美国建筑学家沙里宁就曾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短短7年,关于云南·昆明东城的变化,有目共睹。随着旧城区的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城市建筑正在逐步实现现代风格与历史风格的对接。如今的东城,气势非凡的建筑群已经将东城打造成具有时尚气息的现代都市。而作为东城未来发展核心的呈贡新区,也已经从旧时那个不起眼的农业县,发展成为现代气息日益浓厚的山水园林城市。
现在,就请你和黄金楼市一起出发,以全新的视角去发现东城无处不在的美。
云南·昆明·行政中心·简约中式风格兼具云南地方风貌
在刚显露新城雏形的呈贡,坐落于此的云南·昆明市级行政中心,可谓一处标志性建筑群。
走在和谐路上,矗立着一座座融合古典与现代的中式建筑风格建筑群——行政中心。
从总体上看,新古典主义的冷灰色调,让整个建筑群低调沉稳地散发着无法掩盖的气势。在装饰上,行政中心摒弃了繁复多余的装饰,以最经典的古典元素、最简约的表现手法,展现出历史和文化韵味,并具有历史厚度的形式美。外立面色彩的庄重,具有传统建筑韵味的房檐等元素,使得建筑群洋溢着庄重的艺术气息外,还体现出政务建筑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文化性,塑造出了开放、民主、庄重的政府形象。
此外,行政中心的小桥流水,俨然中国的古典园林,其间,各种绿色植物又兼具云南地方风貌。
云南·昆明·大学城·形态各异·充分展现文化内涵
提到云南·昆明·呈贡新区,怎能错过大学城?作为未来社会精英的聚集地,云南·昆明·呈贡大学城明艳的色彩,以及形态各异的建筑群,充分展现了各个高校不同的文化内涵与形象气质。
昆明理工大学:理性不失现代气息
昆明理工大学的建筑选用的是偏暗的砖红色系,整体洋溢着现代、简约的建筑风格,看上去,颇有与香港大学媲美的学院气质。作为理工类大学,它深邃的颜色,体现理性的同时,又不失现代气息。其中,最惹眼的莫过于紧邻正门的两栋高层建筑,许多大学城的学生都用“壮观”来形容理工大学。校内,两栋建筑在原本大面积的玻璃墙上加了一层青灰色的线条,远远看过去,在暗红与青灰的较量中达到了一种平衡。
云南民族大学:混搭里的民族特色
田晶是今年7月从云南民族大学毕业的学生,说到大学城,她表示很喜欢自己学校的建筑风格,“混搭的感觉,融进了多民族的特色。”此外,学校24小时供电、供热水,也是她钟情新校区的一大因素。云南民族大学,整体色彩都统一为砖红色,其中加以白色线条作为点缀。校内双馨楼兼具了中国古建筑风格,而其右侧建筑类似尖塔的房顶,又带有一种西方风情。在这里,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化,大面积的开放花园,营造了极为舒适的学院氛围。
云南中医学院:浓浓的“中医味道”
被誉为 “云南最具艺术特色的建筑”——云南中医学院,以“秦砖汉瓦,汉唐风格,天圆地方”的特征作为建筑设计元素,采用“柔、透、秀”的建筑手法,通过“连廊、楼、亭、榭、景”衔接联系各建筑单体,建成各具特色、相互呼应、整体协同的建筑群。
整个校园力求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科学内涵相融合。在校园布局和文化特征上,正大门的五行五色大地广场与科技信息楼内的阴阳太极图处于学院大门中轴线,象征着中医药传统文化及理论核心阴阳五行学说是学校学术发展的主题及历史传承;校园中有《滇南本草》的作者、明代云南著名医药学家兰茂塑像;在校园人工湖中有“葫芦岛”,寓意“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的中医药学家的医德、医风及医业之精髓。
云南大学:在朱红色中“热血沸腾”
今年大二的李婷,向记者表示自己很喜欢云南大学新校区的建筑风格,她甚至用“热血沸腾”来形容她对新校区的感受。云南大学的建筑色系,在朱红色之间游走。这个在呈贡新区独霸山头,占地面积最大的校区,以“书苑式山水校园”和“新云大精神空间”的学校理念,在人文、自然、传统、和谐的规划主题下,体现着云大独有的历史文脉特征。
近年来,由东向西,我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建设新城的高潮,成为中国特色城市化的一大鲜明标志。其中不乏成功案例,但败笔同样不少。
如何避免“轰轰烈烈造新城,冷冷清清变空城”?如何避免毁掉地方文化,建一座没有灵魂的躯壳城市?如何避免新城建设中动不动就追求大手笔,追求第一的拍脑袋决定?
个性,作为城市与建筑的关系,作为文化与城市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对个体而言,如果城市中只有钢筋水泥建筑,而没有个性的依托和支撑,那么人们不会形成特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因此,在东城建设中,个性不可或缺。
云南·昆明·用地方文化打造城市标签
城市的政策与定位,犹如一面旗帜,指引甚至决定着城市的发展状况。
提到东城,特别是如今的呈贡新区,到过这里的人,大都会纷纷竖起大拇指。井然有序的规划,宽阔的4—6车道,沿途错落有致的绿化……单从视觉而言,都会让人十分愉悦。然而,如果要拿几个字来形容东城,大多数人除了想到“新城”、“山水园林城市”、“大学城”之外,基本就别无其他了。
这是东城个性的缺失。
说到个性,不得不提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许多案例不断印证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就是一个地方文化不断沉淀与积累的过程。其中,文化作为城市记忆不断累积。在国外,威尼斯将传统手工业融入奢侈品品牌;圣保罗通过立法保护城市风貌;开罗采用复合式开发策略,将古城墙遗迹修复与保护,并且与修建城市公园绿地相结合;博洛尼亚以文化作为资源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国内,苏州以历史文化为品牌。这些针对地方文化的态度与处理手段,虽然各不相同,但都传达了一个共同的理念——用地方文化,打造出独有的城市标签。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总规划师阿尔伯特·斯皮尔曾说过,“建设可持续的美好城市从来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纵观国内,一些城市在规划设计上没有与自身的特点和历史文脉相结合,单纯抄袭其他城市的规划思路,结果造成割断历史、“千城一面”的尴尬。最为极端的案例就是,一个国内的偏远山区县城内,花了一个多亿建造了与“鸟巢”设计雷同的文化宫,让人不禁唏嘘不已。
云南·昆明·借鉴成功案例 避免“造城”误区
面向东盟的桥头堡战略的制定,新昆明建设的战略实施,云南·昆明城群雄四起。南市区,以其优异的生态环境资源,历来都被称为昆明的豪宅聚集地;几年前,还被称为“睡城”的北市区,如今已经高楼耸立、商业项目云集,未来地铁2号线的贯通,更使其升值潜力不可限量;西市区,随着工厂的迁出,地产项目和大型超市的落地开花,也充分凸显了板块的活力与价值。但是,当我们提到东城,除了城市发展方向,除了战略,还剩下些什么?东城的未来,不能靠几栋房子,几棵树,或者是几张图纸,就可以成为未来昆明发展的核心动力。
国际东城的建设,不仅需要新的技术,更需要的是新理念和新的管理方法。
专家建议,东城的建设,不能闭门造车,应多借鉴国内、国外新城建设的案例,用成功的实战经验予东城更多的启示。诸如,德国杜塞尔多夫面对传统工业衰落的现状,将工业遗产进行改造,使其转变成创意行业基地;瑞典马尔默通过生态节能技术转化为环保之城;西班牙毕尔巴鄂,通过大师的建筑作品打造城市品牌,成就了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意大利城市延续了意大利人文风情与生活风格;巴黎以塞纳河为线索宣传其生活方式;苏州以中国元素展示园林魅力,上海将现代时尚元素体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云南·昆明·视角不仅是居住地方,也是一个交流中心
龙东林(昆明市社科联主席、市社科院院长)
2003年5月,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现代新昆明”战略,呈贡新城建设由此成为现代新
昆明东城区的主战场。7年之后的今天,呈贡新城作为现代化城市,从功能和形态上已初步展现出来,不管是轨道交通建设还是基础服务功能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从现代化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上来看,呈贡新城在建设上体现更多的是时代特色和现代风貌,因此城市建筑在外形上都要求与现代城市相适应。但是作为一个城市,拥有了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在呈贡新城,目前也只能看到一些单位,比如一些进驻的企业,还有大学城等,但是还没形成一个城市,缺乏一个城市应该具备的城市基础,从城市的“市”来说,应该有交易,应该有完善的生活配套,因此可以说,如果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基础设施没有形成,也没有完善而令人满意的商业网点,首先这个城市就是不符合现代化要求的。
云南·昆明·呈贡大学城里,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中医学院等4所高校学生入住,但是校区附近的服务业、商业网点、文化体育场所建设情况怎么样呢?加快建设现代新昆明,也体现在政府便民、为民的意识上,除此之外,基础教育、卫生体系等都需要逐步完善,一个城市,不止是居住的地方,也是一个交流中心。本报记者贾娜
云南·昆明·呈贡房价目前被炒得太热制约发展
徐光远(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产业性质决定城市性质,产业规模应与城市规模相适应。国际东城的打造,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建设呈贡新城,是把新昆明打造成区域性国际化都市的重要战略举措。它无论对城市空间扩容,还是降低市民生活成本,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云南·昆明·呈贡新城的日益崛起,也显现出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昆明呈贡大学城,虽然把各高校都聚集到了一起,但是却没有营造出“大学城”的文化特色,高校之间的学生交流更是无从谈起。建议多借鉴国外新城建设的成功案例。比如大学城的建设,可以参考英国的学术殿堂——牛津,它将城市与大学融为一体,街道就从校园穿过。牛津将学术与商业、历史与人文、宗教与自然较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可谓英国的一个缩影,积聚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此外,呈贡房价目前被炒得太热、太高,也成为制约其未来发展的一个问题。过高的房价,有可能会让许多打算在此投资、发展的有识之士望而却步,从一定程度上,制约新城的发展步伐。
云南·昆明·建议多开听证会让公众参与建设
杨福泉(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博士)
建设国际东城,要体现云南特色、昆明特色、东盟特色。既要超前发展,又不能割裂旧城与新城,要进一步挖掘本地的文化特点,将地方特色融入其中。比如,官渡古镇,就保留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民风。在新城建设方面,既要着眼未来,又要立足人性化的设计,从而传承城市的人脉,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一定要保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塑造出城市的精神脉络。
昆明呈贡新城的建设,要强调和体现人文关怀,要超越一般意义的扩张。在此基础上,应多借鉴、研究世界许多成功的理论和实践,但是切忌一味模仿。例如,巴黎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德国柏林柏善广场的开发、建设,都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另外,还可以从昆明主城建设存在的不足中找问题,在新城建设时予以回避,充分协调好社会、文化、公共建设等一系列的因素。对于新城建设,不能闭门造车,因此,建议多开听证会,邀请公众一同参与进来,集思广益,规避诸多不利于发展的细节及要素。
榜样城市
日本·东京台场新城:配备最先进城市基础设施
台场新城位于东京湾,是日本高度经济成长期向大海要土地的杰作。整个台场新城之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它是靠垃圾填海建成的现代化区域。
经过20年的建设,目前已填海造地442公顷,在这个“垃圾堆”上除建有著名的富士电视台、日航酒店、AQUA CITY等设施之外,还拥有各种游览景观,包括美丽的海滨公园、欧洲情调的商业街、超时代的汽车展览馆、扑朔迷离的音乐殿堂和巨大的空中观景缆车等等。而连接台场与陆地的东京湾彩虹大桥更是吸引游人眼球的一处所在。
台场新城的建设目标是配备最先进的城市基础设施,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及人与环境的共存。该地计划至2020年形成4.2万人居住、7万人在此工作的繁华新市区。
东京六本木新城:打造都市文化中心
六本木新城(Roppongi Hills)是日本东京著名的购物中心和旅游中心,是迄今为止日本最大的由民间投资的旧城区再开发项目。
改造后的六本木新城人气很旺,被称为“城中城”、“立体城”、“艺术城”,无可争议地成为东京新地标。该建筑群包括森大厦、东京君悦大酒店、朝日电视台、美术馆、好莱坞美容美发世界、榉木坂六本木综合楼等建筑。
这片新城以打造都市文化中心为规划设计理念,将办公、住宅、商业设施、文化设施、宾馆、多功能影城和广播电视中心等组合在一起,形成居住、工作、娱乐、休息、学习、创作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的区域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