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信息|普洱茶信息网|云南普洱茶普洱茶新闻 →  中国茶行业新闻 → 新闻浏览:当前茶马古道研究的三个重要问题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当前茶马古道研究的三个重要问题
——当前茶马古道研究的三个重要问题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4538 更新时间:2010-08-28 

 

当前茶马古道研究的三个重要问题

 

一、为何确定茶为核心研究要素?

 

茶是中国长期为世界输送的主体物质,既是中国对世界最卓越的物质贡献,也在精神层面上达到其他物质难以企及的高度。自魏晋以来,茶就赋予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太多太漫长的精神特质,此后历经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茶成为一种中国式乃至东方式的精神代表,活在历史最长久的话语体系之中。我以为,茶的发展至少经历了茶学诞生、茶雅文化、茶格文化以及茶空间广泛出现四个阶段。(周重林,《从云南勐海茶区看中国茶学重塑》,《云南普洱茶壶艺·茶艺》,台北,2010、06

 

然而,现代中国茶叶话语权的旁落,令人无比遗憾。就像许多人熟知的那样,传统的绿茶话语权在日本和欧盟那里,红茶在英国人那里,美国人开始了对白茶的定位,只有以云南普洱茶为代表的茶类边销茶,话语权依旧在我们手中。云南普洱茶近六年的大兴,再次引发了世界对茶马古道的关注及重新评估,由此也拉动了湖南黑茶,以及雅安藏茶的复兴,古老的茶马古道又一次清晰地出现在世人面前,成为活着的茶香之路

 

二、为何丝绸、马、盐都不能作为西南贸易的研究主体?

 

20世纪以来中国西部史地研究的热潮,最初是由丝绸之路引发的,西方蜂拥而至的探险者、掠夺者让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西方话语乐园的同时,也让这一区域成为中国文物流失的重灾区。“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概念,其后被学界和大众广泛认可。以后中国学界的西部史地研究,也开始以“丝绸之路”为主导进行广泛研究,他们用“”北方丝绸之路”指代西北区域,用“南方丝绸之路”指代西南区域,用“海上丝绸之路”指代沿海的其他区域,但后来其研究遭到了巨大的阻力。

 

原因很简单,对中国大西南而言,丝绸并非贸易的核心。

 

事实上,茶马古道从提出到现在,南方丝绸之路渐渐不被人提及,但依旧争议不断:一些人主张盐马古道;一些人则认为是茶牛古道。在这一思路之下,许多人有了茶羊古道以及盐牛古道等等提法,概念的乐趣虽消耗着许多人的热情,却没有贡献出十足的依据。

 

这场争议忽视了这样一个背景:正是西部广大少数民族饮茶习惯的形成,才会割舍重要的战略物资--马来与中原各王朝进行交易,从而形成茶马互市。即便是这样,物资的交换并不仅仅局限于茶和马,而且,之后中原各王朝逐渐形成了以茶驭番的国家战略,这远非其他贸易主体可以比拟。而盐,与马一样,并非某地特有之物,我们关注盐,仅仅因为古盐道促成了局部交通网络的形成。在更大的层面上,盐和马都无法提升到广泛的精神高度,其他贸易体更无法做到这点。

 

三、茶为何构成了一个牢固的想象共同体?

 

其原因在于茶的远征性、渗透性和精神性。

 

茶的远征性来源于这样一个事实,长期以来,北纬39°及以北无法种植茶叶,这决定了许多区域只能从南方购买茶叶,这是茶马古道形成的根本原因。

 

世界茶叶的原产地在云南,尽管我们无法得知确切的茶叶早期扩散路线,但我们依旧可从史料中找到明确的记载,茶生活从巴蜀开始,接着陕西区域、云南区域,然后是河南,之后进入到江南。在丝绸之路、海瓷之路上都可以找到茶叶输送的轨迹。18世纪,西方植物猎人深入云南,中国茶叶被移植到印度大吉岭大规模种植,由此开始,随着大英帝国版图的扩展,茶树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扩散。

 

茶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尤其对西部诸多少数民族而言更是如此。宋代,因为不开放茶叶贸易,少数民族与中原的交战次数非常之多;也因为开放茶叶,许多战事得以化解。西夏李元昊与宋仁宗庆历年间夏宋之战,正是一场茶叶之战。明代云南人杨一清在主政陕甘时说,且金城以西,绵亘数千里,以马为科差,以茶为酬价,使之远夷臣民,不敢背叛。如不得茶,则病且死,以是羁縻之,实贤于数万甲兵,此制西番以控北夷之上策也。明代巡茶御史李时成说得更露骨:俺答今求茶市,意不在茶,在得番人耳。夫洮西一带,抵嘉峪、金城,绵亘数千里,番族星罗。西寇之不敢长驱而南,以番为之蔽也。顾番人需茶最急,一日无茶则病且死,是番人之命悬于中国,俾世受约束,藩我西土。脱以茶市假之,俺答逐利,而专意于番。番求生,而制命于俺答,彼此合一,其遗患可胜道哉!如开茶市,将使番人仰给于虏,彼此势合,贻患匪细。清代顾炎武也看到这点,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之。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其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

 

正是茶的远征以及渗透,让茶叶成为无形的茶长城,在传统王朝政权那里,茶成为巩固边疆之道;在更深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正是因为茶,让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之间,慢慢形成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这为此后中国的大一统奠定了文化基础。

 

唐时期,高僧大德大隐士大夫的推崇,也引发了吐蕃的尊佛喝茶运动,文化通过茶的渗透,在日常饮食中注入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质,进而形成了一种共性的东方式精神,并波及到了高丽民族与大和民族,在更大程度上形成了一种东方式的想象,这就是英国人最初惊呼的东方仙草。此后的英国,通过茶来规范礼仪;通过茶园而形成了哈贝马斯所谓的公共空间,为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精神公共空间;甚至可以说,其后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从某种程度上引发了美国的诞生。

 

    茶叶的三大特性是最早的全球化,最早宣告了世界是平的这个道理。茶叶改变了世界的物质以及精神面貌,推动着人类文明进程。而这片小小的叶子,正是在漫长的时间里通过茶马古道来传输的。茶马古道至今在西部得以保存,更多的原因,是这里广泛存在着高山峡谷、大江大河,即无车马之便,又无舟楫之利之故。当我们用原生态的眼界来打量这块区域时,是希翼从中找到早期人类为了生存、生活、信念以及信仰而做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