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信息|普洱茶信息网|云南普洱茶普洱茶新闻 →  市场营销类新闻 → 新闻浏览:黄龙玉引发疯狂暴富·盘点:“他们”也曾被 “爆炒”过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黄龙玉引发疯狂暴富·盘点:“他们”也曾被 “爆炒”过
——黄龙玉引发疯狂暴富·盘点:“他们”也曾被 “爆炒”过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5423 更新时间:2010-07-21 
 
黄龙玉引发疯狂暴富·盘点:“他们”也曾被 “爆炒”过
   
 
 
    编者按:从云南普洱茶、红木家具、兰花,到最近的“蒜你狠”、“豆你玩”,一个个典型的靠炒作涨价格不但是致富,而且是暴富的的忽悠神话。现在这个伟大的忽悠神话里,又添新军——黄龙玉!

    黄龙玉价格6年涨万倍

    66年前,云南龙陵县曾是二战中国战区的最前沿,著名的松山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如今,这里全民投入了另一场寻宝“战役”:6年前,有人在这里发现了一种被命名为黄龙玉的石头,短短数年,其价格从最初的几元钱一拖拉机到现在的上万元一公斤,人们由此开始疯狂“淘金”。

    每过3个月,曾经卖出玉石的商人们都会捶胸顿足,愿意花几倍的钱再去买回它,它用6年时间创下了中国玉石史上的一个涨价奇迹。【
详细

    小故事:三轮车夫300元起家 5年后身价达千万

    虽然整体看来,目前黄龙玉的价格要比钻石、翡翠等其他珠宝便宜,但它的涨幅却让其他宝石望尘莫及。

    据央视报道,黄龙玉价格的暴涨也让云南龙陵一些商户发了大财。在当地就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是有位三轮车夫,凭借做黄龙玉生意,现在身价已达千万。

    他们也曾经被“爆炒”


    1:云南普洱茶经历“过山车”炒云南普洱茶就像炒股票

    2005年至2007年,从马背上走下来的云南普洱茶登上一辆史无前例的“过山车”,体验着高峰、低谷的“极度疯狂”。

    云南普洱茶的暴涨是中国经济泡沫色彩的一种折射,在狂热的市场氛围中,投机牟利和投资做实业只是一念之差。

    云南某茶业文化公司董事长胡先生回忆当时的盛况,在谈到疯到什么程度的时候,他称,一筒1975年的老茶,2003年前后每片大约就1000元钱,一包7000元,2005年、2006年可就不一样了,7000元连半片都买不到。“疯狂”在云南几大茶叶产地持续蔓延,很多茶商冬天就跑到茶农家里收购茶叶,而这时的茶叶甚至还看不到一点新芽的踪影。

    但2007年3月以来,云南普洱茶市场风云突变、身价狂跌,如著名的“大益8242”价格曾经飙升至每件2.1万元,但下半年就算标出8000元的成本价还是无人问津。业内的估算是,云南普洱茶市场迄今“蒸发”了300多亿元,普洱茶业一头跌入“冰河期”。

    经营绿茶的某先生感叹,云南普洱茶快被当成股票炒了。

    点评:资本的逐利特性,促使“炒茶团”出现,幸福来得过于猛烈了。

    2:民间资本爆炒红木家具

    从海南花梨木到越南紫檀木、从缅甸鸡翅木到柬埔寨酸枝木……越来越多打着“稀缺资源”旗号的家具,引起民间资本的疯狂追捧。

    上世纪80年代红木家具每套不过2000元至3000元,上世纪90年代就达到了每套1万元至2万元;最近几年几乎每年都“翻着跟斗”向上涨,从过去的按套论价,变为现在的按斤论价,成套的红木家具价格几乎每年以10倍至20倍的涨势增长。

    自2006年开始,红木涨价就比较厉害,到2007年小叶紫檀由最初的每吨20万元暴涨到每吨75万元左右。

    2007年底出现的多种红木原材料持续降价潮,将那些已经或盼望“一夜暴富”的红木原料囤积商打回原形。广东、福建、浙江等红木原料集散地的许多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纷纷关门,为了盘活资金,一些炒家竞相低价倾销,

    有人用了四句话,对2008年的红木家具市场做了一个总结,红木家具是从珍爱到收藏、从收藏变投资、从投资变投机,直至最后在疯狂炒做中红木家具的泡沫破灭,价格一落千丈,如今,这样的宿命再度降临到了红木家具身上,从07年年底开始,一路看涨的红木家具身价暴跌,各路投资者在近五个月的时间里,跟着手中的红木家具在市场上坐了一回过山车。
 
    点评:打着“稀缺资源”旗号,民间资本疯狂追捧,最终还是要被打回“原形”。

    3:兰花泡沫的破灭


    两年前,一盆名贵品种的兰花能买一栋别墅,这并不是传说。两年后,售价却不过1000元。

    几个资金雄厚的庄家联手坐庄,几百上千万元的资金砸进去,先是以3万元一苗的价格购买一批兰花,然后再以5万元一苗的报价对外销售。这边你报价,那边合伙庄家就拍钞票购入,然后再以10万元高价卖给另一个庄家。在这样不断买进卖出的过程中,就造成了某一个兰花品种价格飙升的假象。兰花价格越升越高,在阳光的照耀下,比肥皂泡还美丽,终于等到内外压失衡,然后“啪”的一声,午夜的天空下,这一声破碎音好清脆。

    所有的人为炒作都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和兰花相似的还有普洱茶、红木家具,以及我们不愿意说的大城市的房子。

    从2004年开始,兰花的价位一片涨声。到了2005年和2006年,被炒作成‘天价’的兰花呈现一种疯狂的态势。2006年,一苗名为“三羊开泰”的兰花,在云南被买家追捧到1000万元。在当时四川的兰交会上,一苗“天彭牡丹”也以600万元成交。天价兰花的狂热持续到2007年,兰花开始“大跳水”,当时惨淡得像“熊市”。
 
    点评:兰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比肥皂泡还美丽,不过,泡沫终归要“破灭”。

    4:“豆你玩”、“蒜你狠”、“辣翻天”、“玉米疯”


    今年以来,大蒜、绿豆、辣椒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随着农产品涨价潮的出现,一系列诸如“蒜你狠”、“豆你玩”、“辣翻天”等网络热词诞生,对“疯狂的菜价”进行调侃。

    今年以来,大蒜和绿豆等农产品接替上演“价格竞赛”,价格上涨了数倍乃至数十倍,从今年春节开始,绿豆的价格就一路飙升。上涨迅速的不止是绿豆,去年已经“疯狂”过一回的大蒜今年也走入了快速上涨通道。有人算了一笔账:几年前,大蒜价格最低不过1毛多钱一斤,到现在差不多涨了100倍!这已不是正常的市场供求关系引起的价格现象,网民们怀疑背后有人为炒作因素,因而发明了新的网络语言:“豆”你玩,“蒜”你狠!

    点评:在资本的运作下,大蒜等农产品被人为赋予投资品的属性已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