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信息|普洱茶信息网|云南普洱茶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综合新闻 → 新闻浏览:世博园客流回落·中国馆仍一票难求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世博园客流回落·中国馆仍一票难求
——世博园客流回落·中国馆仍一票难求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5160 更新时间:2010-05-05 
 
世博园客流回落·中国馆仍一票难求
 
 
    客流回落 中国馆仍一票难求 
 
    三天世博园指定票日的运营告一段落,昨日,世博组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三日运营平稳有序。到今日,世博将迎来普通票参观日,是否会因为不再限定参观日期而带来新一轮的入园高峰,目前还不好估计,但园区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接待准备。而在昨日,指定票参观日的最后一天,人流量已经开始回落,截至昨日16时,实际进园人数为12.63万人,在园最高峰为11.23万人,而中国馆迎来了运营以来的最大客流量,入馆参观人数达到了4.56万人。
世博园“阳光谷”与中国馆的灯光交相辉映 新华社
 
    品云南普洱茶看歌舞
    世博会云南馆很热闹
 
    昨日,世博园开馆168个,入园人数下降,部分国家馆的排队人数也开始下降,比如热门场馆的排队人数下降到了1000人以上,但沙特、日本等国家馆的排队人数依然热情不减。记者在现场看到,排队的人依然挤满了展馆门口。中国省区市联合馆昨日的入馆人数达到3万多人。而在云南馆内,游客依然众多,大家对云南馆的歌舞表演及云南普洱茶等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除了那些延续数日的热门馆以外,参观位于浦西的企业馆和未来实践区依然不用排队,游客只要入园即可参观,这些地方同样具有不少看点。
 
    昨日上海的最高气温接近30摄氏度,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冷饮店到了中午就已经空货,纷纷填补货源,饮料和冰淇淋成了园区内最畅销的食品,而遮阳伞下成了游客最集中的地方,园区还专门打开了降温喷雾设施。据介绍,遮阳伞近期还将增设,各个场馆也都配备了防暑工具。据通报,卫生部门今天共调配了12辆救护车,以确保高温天气下的病人转送救治工作。截至昨日16时,世博园区内5个医疗站共接诊167人,其中外伤病人34人,多为擦伤和扭伤。中暑20人,多数为轻度中暑。
 
    五万张预约券
    十分钟就发完
 
    并不是每一个进到世博园区的游客都可以游览中国国家馆,中国国家馆每日派发的预约参观券仅有五万张。昨日,有媒体提出:每天五万张票为什么不到十分钟便发放完毕了。不少入园的游客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他们六点钟便来排队,可好不容易排到入口,预约券便没了,那这五万张的预约券到哪去了呢?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世博局局长洪浩表示,这五万张预约券,给团队发放了30%左右,也就是1万多张,给进园的普通游客发放了3万多张,分别在800多个入园安检口发放,3万多张票对于800个发放点来说,这个数字就显得不是那么庞大了,而游客进园都集中在早上,所以发放特别快。针对中国馆进馆方式的问题,洪浩表示,方案目前仍在探讨和研究。此前提到的在下午采取排队进场参观的方式目前不予实行。
 
    首个城市活动周今开幕
 
    今日,北京将隆重举行北京活动周启动仪式,共同演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表达北京祝福世博、助力世博的美好愿望。作为世博会东道国的首都和全国第一个举办活动周的城市,北京将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为中外参观者奉献最精彩的文艺演出节目。
 
    北京是上海世博会开幕以后第一个举办活动周的中国城市,活动周将在5月4日-5月8日举行,包括活动周开幕式、花车巡游、非遗展示、庆典广场演出、宝钢大舞台演出、经济推介、生命阳光馆北京残疾人才艺展示等多项活动。据了解,北京周期间,每天上午和下午,世博园内的宝钢大舞台和庆典广场舞台会有演出。
 
    日女子创观博纪录
    欲在上海将其打破
立志创观世博纪录的山田外美代
 
    跨入60岁门槛的人早就被称为“老人”了,但今年61岁的日本人山田外美代却坚信自己不会输给任何一位年轻人,她立志要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打破自己保持的观看世博会的世界纪录。
 
    在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期间,山田外美代一天也没落下,创下每天入场参观、总入场次数达243场的目前全球已知的观博世界纪录。这次,山田外美代已拥有上海世博会184天期间每天的门票,并在上海浦东租住了一套民房,她立志每天前往世博园,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
 
    山田外美代对世博会的热爱之情是从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开始的。当年,她的父亲带她参观了大阪世博会,从此她就与世博会结下了不解之缘。2005年爱知世博会期间,她坚持每天步行一个多小时前往世博园,既锻炼了身体,又在无意之中创造了观博世界纪录。
 
    这位和蔼可亲的“世博超级粉丝”说:“世博会上不仅能看到许多高科技产品和新技术,还能体验到全球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历史传统,参观世博会对我来说是一个令人享受的过程。”
 
    为了在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上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山田外美代半年前就和丈夫、儿子搬到浦东居住,并早已开始做各项准备工作。她用于购买上海世博会门票、租房、机票等开销已达70多万元人民币,估计此次观博的总费用将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她说自己会坚持每天入园,打破世界纪录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新华社
 
    游客常忽略分类
    垃圾处理有难题
 
    “园区垃圾分类收集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游客把垃圾混装了,这增大了我们的工作量。”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在总结世博会首日运行情况时说。记者在园区内看到,虽然很多区域都摆放了分类垃圾桶,但是大部分游客都“视而不见”。
 
    据洪浩透露,正式开园前,世博园垃圾日处理量高达上千吨,主要原因是“装修垃圾跟普通垃圾混在一起”。随着展馆的陆续完工,园区垃圾有着显著下降。开园首日产生垃圾210吨。“现在垃圾分类收集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游客通常把食品垃圾与一般垃圾混装。”他呼吁媒体加强宣传,提高游客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世博会组织方希望,在世博会期间,“垃圾分类”能在世博园区得到进一步推进。根据可能出现的废弃物种类来划分,园内将实行生活垃圾三分类方式,即可回收物、其它垃圾、有害垃圾。南方日报
 
    世博会民众视角 在忙与累中畅想
 
    上海世博会已经开幕3天,在各参展方眼里,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是关系到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盛会。但对于进入世博园的20多万游客来说,他们眼中的世博会又是怎样的呢?本报通过采访不同的人,从普通人的角度对上海世博会进行了解读。
 
    游客尚且无法看完全部展馆,园区内的一些工作人员更是连看的机会都没有
 
    云南志愿者马琴华:我的感受只有忙和累
 
    马琴华是云南大学的一名在读研究生,在上海世博会上,她是一名解说志愿者,专门为游客介绍云南展馆。
 
    到昨天为止,马琴华已经来到上海半个多月。然而,除了中国国家馆和各省区市展馆外,她还没有到其他展馆参观过。志愿者的工作并不轻松,很多时候,马琴华早上7点进园,晚上10点以后才能休息,每天繁忙的工作使她没有太多时间去逛逛她工作了半个多月的世博园。
 
    马琴华说,还没有到世博园的时候,她对世博园非常期待,认为“这是个锻炼自己的机会,也是个挑战”。现在,世博会对于她来说或许就是忙和累,而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中,她或许很难体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畅想。
 
    不过,从昨天开始,云南馆将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分成了两班,马琴华可以工作一天休息一天。她说,她将利用休息的时间,到各个国家馆看看。也许看完一圈后,上海世博会对于她将不再是忙和累。
 
    媒体记者蔡胤:各省区市馆想象力不够
 
    昨日在世博园新闻中心门口遇到蔡胤时,她正急匆匆赶着去发稿。对于记者来讲,在世博会采访了3天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累。
 
    在占地面积5.3平方公里的上海世博园里采访,对于记者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体力活。每天在各个场馆里来回奔波,顶着烈日的暴晒,还要抓紧分秒写稿,采访世博会就是一个苦差事。
 
    然而,记者们却能比普通游客更深入地了解世博会。比如说展馆间的对比,以及其对主题的阐述和设想,由于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展馆,因此也能更多地感受世博会。蔡胤这几天几乎走遍了各个热门展馆,在她看来,各个展馆由于普遍使用投影技术,导致有特色的地方比较少。而且在想象力方面,中国各省区市馆对未来的想象力不够丰富,而且与欧洲馆相比,更缺乏亲和力。
 
    路过上海的刘承娟:花300元来拍张照也行
 
    五一还要上班,刘承娟本来并不开心,但可以路过上海,并且是在世博会开幕期间,还有半天的自由活动时间,于是她也多了几分期待。
    因为没有指定日的门票,她也知道自己无法入园,但还是决定去看看。从浦东机场打车到世博园五号门所在的洪山路,她花费了150多元钱,急匆匆赶到入园口以中国馆为背景拍了一张照片。看到中国馆的时候,她很激动,觉得非常宏大,不管是在色彩还是形态上,都非常有中国特色。这一趟来回她花费了大约4小时,来回打车费也在300元以上,但她觉得还是很值得。
 
    未来城市是什么样的?在世博园的很多国家馆里都表达了回归及自然等主题,而在刘承娟所期待的生活里面,就是离开北京回到老家不大的县城里面生活,而她目前最希望的就是能有一台缝纫机,自己剪裁制作衣服。
 
    游客王先生: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
 
    游客王先生对上海世博会抱有很大的期待,但昨天参观完部分场馆之后,王先生坦言,世博会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
 
    王先生期待看到一些没有看过的东西,比如说对未来的畅想。但他认为各省区市馆办成了旅游推介会,都在推介自己的旅游特色和产品。在王先生眼里,甚至连中国馆“也没有太多惊喜”。然而,实际上他并没有去过除中国馆以外的其他热门展馆,在他眼中所见的世博会或许是不全面的。这应当代表了部分游客对世博会的看法——世博会不过是个旅游推介会。然而,这或许并非这部分游客一叶障目,而是游客们实在没有充足的时间游览更多的展馆。这或许正是一些游客无法理解世博意义的主要原因吧。
 
    世博园清洁工王允:
    让我不必为工资发愁
 
    8年前,王允从安徽老家来到上海打工,如今,她的爱人也在上海,孩子被留在了老家由老人照顾。在成为世博园园区工作人员的时候,王允是一名物业的保洁员。20多天前,王允和同事开始进入世博园工作,她被安排到了中国馆旁边的5号门口附近,每天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和另外一名同事一起用抹布为一条环形的围栏擦拭灰尘。
 
    20多天里,王允每天都在重复着相同的工作,感到乏味也在所难免。但她说,世博会的召开也让自己有了每个月1000多块的收入,让她不必为工资而发愁,“再说了,全世界的人都在往里面挤呢,我每天就在里面工作,再累也值了。”
 
    世博餐厅厨师张师傅:
    最大愿望是自己也能去逛逛
 
    世博会员工餐厅的厨师张师傅说,自己现在最大的心愿,是能够有一些时间,让自己也能陪着家里人一起好好逛逛世博园,认识一下这个自己已经在里面工作了1个多月的美丽园区。
 
    张师傅说,他的工作很简单,也很繁忙。每天清晨4点多别人都在睡觉时,他就得起床,在5点多的时候准时出门赶往世博园开始上班。张师傅工作的地点位于世博轴地下2层的员工餐厅。一到用餐时间,这里就人满为患,他和同事需要把吃中午饭的时间延后到中午1点半以后,错开就餐高峰。从清早6点左右开始工作,一直要到将近下午4点钟才与同事换班。如果遇到加班,他需要在世博园呆到晚上9点左右才能回家。
 
    虽然世博会已经正式开幕,但张师傅却说,自己在园内工作1个多月了,还没有看过世博园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的同事都想到各个展馆里面逛逛,当然我也想。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哪一天我们这些在世博园里工作的人也能有机会去看看。”
 
    上海退休职工老顾:逛世博园就是怀旧
 
    记者与老顾的结识,源于世博会焰火表演。老顾的家位于上海耀华路三钢耀华大厦7楼,与世博园仅一街之隔,是拍摄焰火的绝佳地点。
 
    老顾今年59岁,上海第三钢铁厂退休职工,而世博园就建在上海第三钢铁厂的原址。谈到世博会,老顾说,逛世博园对他来说就是怀旧。
“你看,中国国家馆所在的地址就是我原来的办公室所在位置。”老顾原来是第三钢铁厂的销售处职工,对于现在每个国家馆的“旧时模样”,他都如数家珍。由于家庭地理位置特殊,老顾可以说是看着世博园一天一天“长大”的,“世博园就是在我的眼底下建设起来的,我亲眼看着世博园从一片厂区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在世博园的建设过程中,老顾经常会到园区溜达,怀念一下过去的工作时光。
 
    至于世博会给他的切身影响,老顾感受最深的是交通。原来,家门前的耀华路只有4车道,现在,扩建成了10车道。原来,从家里到火车站,需要90分钟,现在只需要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