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云南普洱茶商·陈茶尚未消化 面对高价难进新茶
产地大旱,云南普洱茶产量锐减,仅毛茶的进货价就翻了一番。在一些城市,成品云南普洱茶价格涨幅达到40%左右,茶商见价格仍在飞涨,大部分选择了惜售囤货……但烟台的茶商们却似乎并不为所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持续8个多月的西南大旱,让盛产云南普洱茶的云南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在云南普洱茶大幅减产、价格飙升的同时,大部分经销商采取了“惜售”的方式,积极囤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市云南普洱茶商们却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经销商守茶待售
在市场行情低迷,消费者不买账、销量停滞不前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市经营云南普洱茶的茶商们坐立不安。眼看着新茶价格的高涨,却因手中难以变现的囤货而不敢贸然采购。以卖囤货来囤茶,已成为目前我市各茶商普遍的销售方式。
在市区一处茶业市场不足300平方米的区域,聚集着30多家云南普洱茶茶庄。马先生在这里已经营了5年的云南普洱茶生意,眼看春茶上市已月余,马先生却一直为进货的事犹豫不决。
“这几天,正为进春茶的事发愁,以往这个时候新茶早该上柜了。”马先生坦言,大旱让云南普洱茶产量减少了近一半,现在仅毛茶的进货价就翻了一番,从去年的每公斤200元涨到400多元。
据了解,毛茶经过发酵热蒸就成了成品茶,就是市场上常见的成铁饼状的云南普洱茶。刚刚进完新茶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受毛茶强劲的价格攀升带动,去年均价60元/饼的云南普洱茶,现在已上百元,涨幅达到40%左右,而且价格还在不断上涨。
持续飙升的价格,让茶商们又回想起前几年云南普洱茶风行时的盛况,几百元的云南普洱茶被热炒后价格一路攀升至万元。不过,那些在高价位收购囤货的茶商,最终却成了受害人,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今年春茶价格的高涨受炒作因素较小,但居高不下的价格仍然迟缓了茶商们采购新茶的步伐。
“囤积的茶叶占用了大量的资金,现在关键是把手中的囤货卖出去。”调查中多位店主表示,囤货待涨的手法在外地或许是赚钱捷径,但在本地只要有人要货,他们都会双手奉上。
一亏倒退三四年
市区各茶商不愿提前进新茶,除了价格上涨,手中已囤积多年还未消化完的陈茶,也成为各茶商面对新茶踯躅不前的主要原因。
业内人士表示,相对于有饮茶习惯的南方人,北方人的茶文化消费就稍逊一筹。
研究发现,在南方,云南普洱茶销量占茶行业总量近30%的市场份额,而在北方大多数人因青睐铁观音、龙井等绿茶品种,云南普洱茶在市场份额中的占比不及10%。
地处北方的烟台自然也是如此。市民的习惯性消费取向令云南普洱茶在本地茶业市场上成了“弃儿”。市场需求量小,本地云南普洱茶销量多年未见上涨,过多囤货只能挤压茶商利润空间。
在另一条街道旁一字排开的近十家茶铺中,专营云南普洱茶的是少数。谈及云南普洱茶的种类及销量,几家店主均无奈地表示,品种有上千种,销量只有百八十斤。“现在做云南普洱茶生意的茶商日子都不好过。”茶叶批发商刘先生表示,他的店铺一个月批发茶叶平均销量在600斤左右,利润基本在10%—15%,每年都能进账3—5万元。
生意好时,收入3—5万,销量下滑,一赔就要十几万。一位不具名的茶商一语道破天机:云南普洱茶只有卖出去才能赚到钱。比起批发商,云南普洱茶经销商的日子更难过。茶商从批发商处进来的货,只要能销售出去就能获得高达30%—40%的纯利。如果卖不出去,囤积在手中,算上每年的租房等费用至少要赔进十几万。
有市场绝不惜售
据报道,前不久的一次拍卖会上,著名的号级茶———红票宋聘圆茶以50.4万元成交额拍出。喜欢品茶的市民都知晓,云南普洱茶不同于绿茶等其它品种的茶叶,越陈越值钱,在业内云南普洱茶素有“可以喝的收藏品”美誉。因而,经销云南普洱茶也被称作“只赚不赔“的买卖。
业内人士表示,因云南普洱茶越陈越有价值,不少茶商囤积近十年的茶叶,在没卖出之前,仅是暂被套牢,一旦遇到买家就能卖出高于原价几十倍的价格。
本地茶商们也正因为遵循这样的经营思路,为了尽早采购新茶,采用抛售的方式,积累资金。用卖囤货来囤茶的手段,虽然商家不情愿,但商家已经把我市云南普洱茶市场的需求行情窥得明明白白,手中的云南普洱茶只要有市场往往毫不犹豫要变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