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信息|普洱茶信息网|云南普洱茶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云南新闻 → 新闻浏览:大旱下的云南普洱茶·减产涨价链形态的形成(1)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大旱下的云南普洱茶·减产涨价链形态的形成(1)
——大旱下的云南普洱茶·减产涨价链形态的形成(1)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5208 更新时间:2010-03-29 
 
大旱下的云南普洱茶·减产涨价链形态的形成(1)
 
 
 
 
  大旱下的云南普洱茶减产涨价链条
 
  茶农减产减收,茶贩加价,茶商涨价,云南普洱茶在京价格已涨10%;茶产业波动事关云南普洱茶产区当地稳定
 
  云南大旱,在旱区人们饮水困难的同时,云南最大产茶区之一云南普洱市的茶园也在喊渴,由于水分不足,茶叶的抽芽时间推迟,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相。云南普洱市茶产业办公室副主任刘标估计,全市春茶产量损失会在一半以上。
 
  茶农的茶量减产,茶贩的成本增加,茶商的茶价上涨,泡在人们杯中的云南普洱茶已经升值,大旱正在云南普洱茶整个茶产业中吹起一股“蝴蝶效应”。

 

 
  云南普洱市思茅区茶产业办公室农艺司技术员李先生现在的工作是,从技术方面指导茶农增收,政府会在有条件的地方为茶农配小型抽水机进行灌溉,同时,可能会有相关补助措施出台,因为茶产业是云南普洱市农业第一经济支柱,也牵涉到以种茶为生的2.5万外来移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社会稳定。
 
  3月,正是采茶时节,云南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丁家箐村民小组茶农李先生,却没有以往忙碌,他种的近16亩茶树因缺水没有发芽。说起春茶产量,他直摇头,“去年这时候收了近一吨,现在才收200公斤,减产80%。”
 
  与此同时,两千多公里以外的北京马连道茶叶一条街,许多云南普洱茶经营商户在一周之内都进行了提价,“产量减少,加工成本增加,我们现在的价格提高了10%左右。”春节前每公斤卖60元的云南普洱茶散茶,现在已经卖到66元。
 
  人们对“蝴蝶效应”最常见的形容是,“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如今,干旱这只“蝴蝶”,在云南普洱茶轻拍翅膀产生的影响,已经开始在整个茶产业中蔓延。
 
  茶农减产
 
  据估计,云南普洱市全市春茶产量损失会在一半以上
 
  云南普洱市,原名为云南思茅市,2007年4月8日起,更名为云南普洱市,因为那里是著名的云南普洱茶重要产地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产茶区之一。
 
  3月26日,云南省气象台发布干旱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三天全省大部地区会出现一次小雨过程,但对干旱无明显缓和作用,干旱仍将持续。
 
  茶农李先生看着枯黄的茶树发愁。10年前,他种下16亩茶树。前三年,他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花了六七万元。今年,是第十年,也是茶树盛产期的开始。正常情况下,产量应该一年比一年高,持续15年。
 
  但是,旱灾让增收变成了减产。
 
  他跟附近的乡亲商量,想打井抽水灌溉茶树。打井加抽水机等成本要几万元,“大家心又不齐,搞不成。”
 
  旁边,是茶叶研究院的试验茶树,明显长势要好一些。李先生有些羡慕又有些无奈,“国家投资了几十万元,搞灌溉设备,我们也想过借那边灌溉,但相隔一个山头,设备成本也太大了,大多数茶农都没有那种条件,有的完全绝收。”
 
  今年的春茶不但量少,质量也差。较好的茶叶“雪芽100号”特级鲜叶,卖到每公斤6到7元。最差的“实生苗”,卖到了每公斤4元左右。收购价总体上涨了5毛到1元,但收入却降得厉害。李先生去年收入近6000元,今年不到1500元。
 
  收成低,茶农的待遇也降低了不少。去年,李先生只需打个电话,附近的茶厂就会开着卡车来收茶,不用付运费。今年,茶量少,他不得不骑着摩托车,用蛇皮袋装了半袋子茶叶,亲自送到茶厂去。
 
  李先生最怀念2007年的光景,那是云南普洱茶疯狂的年份,“当时买茶卖茶的都疯了,摩托车厂家直接拉着摩托车下来。多少斤鲜叶,换什么牌子的摩托车。”一夜之间,茶农家家户户多出一两辆摩托车。
 
  当年,茶农采一天茶能卖一两千元,出现了城里农民工都抛下工作回家采茶的场景。
 
  那时候,采茶时间从每天早上7点采到天黑,熟练工一天能采10多斤。采的时候,得用防水布把身子围起来,还是免不了得风湿病。
 
  今年,天气干旱,产量太少,茶农们大多放弃了采茶,有的去城里打工。李先生说,请人采茶每公斤4元的工钱付下来还要倒贴,不如不要。
 
  云南普洱市思茅区茶产业办公室农艺司技术员李先生说,“作为农业支柱产业,思茅区茶产量损失比较严重,与去年相比,目前春茶总体减产应该在65%以上。”
 
  “目前还无法得到完整的统计,我估计全市春茶产量损失会在一半以上。” 云南普洱市茶产业办公室副主任刘先生说。
 
 
大旱下的云南普洱茶·减产涨价链形态的形成(2)
 
  茶贩抢茶
 
  有时候,茶贩跑老远去厂里拿货也扑空。运气好,会有一袋半袋
 
  3月27日,周六,8点钟,云南普洱市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云南普洱茶源广场(下称茶源广场)热闹起来。不时有大小卡车鱼贯而入,人们从车上卸下一袋袋茶叶。
 
  卖茶者将茶叶摆在一个个商铺前,三两聚集,闲聊等客。很快,来自全国各地的茶贩陆续到来。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找到物美价廉的茶叶。

 

 
  云南普洱市当地茶贩王女士早早占住了市场一个岔路口的位置,她摆出了5袋茶叶,每袋20多斤。今年的茶叶,来之不易,她称之为抢茶。“现在产量减少,想拿到茶叶太难了,成本也高了。去年十二三元每公斤的茶叶,涨了四五元,还经常拿不到。”
 
  茶贩收茶,大多选择去茶厂,因为那里的茶已经过了初加工,“厂里不停加价,有时候我们几个人一起去拿,谁先进门谁先谈。厂里出了个价,他不要。我们后来者才有资格继续谈,这个价可以就拿走。不行,就下一家。”
 
  有时候,茶贩跑老远去厂里拿货也扑空。运气好,会有一袋半袋。
 
  抢茶的场景,让她想起2007年。那一年,她刚入行,经历了更为疯狂的抢茶场面。当时,茶农都不把茶卖给厂商,自己随便晒晒,就能卖五六十元每公斤。农民晒茶的时候,旁边就守着茶贩。他们不等晒干,把钱往农民手里一塞,收了茶就跑。一到市场上,转手一卖,就能赚个几十、上百块钱。
 
  当时,还有人为抢茶打了起来。王女士说,“今年,最好卖的时候,也就一天卖个100多斤。去年随便卖,二三百斤。现在呢?有人跑一天下来,只收到8斤茶。”
 
  谈话的时候,一个甘肃人过来问价,“你这茶怎么卖?”王女士说,“50一公斤。”那人抓起一把茶叶说,“50太贵了,你看这茶都是沫子,40吧。”“哪里是沫子,最低49,我亏一块钱。”“44,不卖算了。”谈了10多分钟,没成交。
 
  王女士的时间多在这样的拉锯中度过。她盘算着,今年,茶少,质量也不好,但拿茶的价格高了,“有时候厂里涨价,我们也得涨,不然亏本。涨了,茶叶又卖不出去。我们就一两天不去厂里拿货。让他们到市场上去卖,发现涨了价,卖不动。我们再去拿就好说话了。”
 
  茶商谨慎
 
  按照往年,3月下旬,春茶价格开始回落,但茶商发现今年不跌反涨
 
  从9点到11点,茶商李先生在茶源广场来回走了不下5遍,他在为昆明的店铺寻找货源。
 
  每到一个摊前,他会把袋子里的茶叶捧起,凑近鼻子闻闻,或者放到嘴里嚼嚼,然后一番讨价还价,最终悻悻离开。转了两圈,他又会凑近那个摊位,又是一番讨价还价,结果却没变。
 
  普通的原料经过不同的加工方法,会成为绿茶和云南普洱茶两种产品。李先生的绿茶加工厂货源已经不足,他在昆明还有一个门面。“茶叶色泽越白越亮越好,芽叶越饱满越好。”这个三年前还在种田的农民,已经对茶叶了如指掌。
 
  他仍然记得2007年的教训,所以在这次大旱之下,尤为谨慎。
 
  那年,他带着2万多元的积蓄融入云南普洱茶风潮当中。倒茶卖茶,仅一个多月就赚了5万元。那时候,好茶坏茶价格差不多,几十元的茶高的时候竟卖到100元左右每公斤。
 
  李先生将赚来的钱不断买茶。不到几个月,云南普洱茶高价泡沫破灭。他的茶价格狂跌,“50多元买的跌到40元,一直跌到没人要为止。”短短几月,赚的钱就赔光了。
 
  如今,他花50元每公斤买的茶叶,运到昆明去,批发能赚两到三元一公斤,零卖可以赚到10元一公斤。他说,绿茶透明度高,比较实在,经过深加工,比如切细,分筛成中条、小条、绿珠等,可以提高一点价格。
 
  去年此时,他购茶15吨左右。今年同样的数量,成本要增加30%到40%,因此他卖茶的时候也不得不提价。
 
  按照往年规律,到了3月下旬,春茶价格就开始回落,但他发现,今年不跌反涨,让人心里没底,只能等等看,“你不跌价我就不买,我可以卖存货。当然,实在撑不住了就只能买这些高价茶了。”
 
  与李先生不一样,老家湖南的匡贝贝把门面开在市场内,与老公一起经营了4年,专做云南普洱茶,现在建了厂房,有了门面。既卖原料,也卖成品。
 
  她家厂里的鲜叶多靠从茶农那里收来,有时候她也会到市场转转,收到茶叶后,就放到厂里加工成云南普洱茶。
 
  加工后,分为9级,最高1级批发价18元,最低9级批发价7.5元。如果在店里零售,价格则翻一到两倍,今年她的零售价涨了10%。
 
  “今年的茶,量少,质量差,收购成本高,达不到我们的档次,所以收得少了。现在我们还找不到适合的新茶,幸好,云南普洱茶越陈越香,可以卖存货。”
 
  因为没茶叶,厂里毛料销售基本停滞了。她说,虽然云南普洱茶仍能坚持,厂子利润却下降了20%多。
 
  对于茶商来说,价格上涨,总体利润却下降,现在的茶叶生意,更像一场赌博。
 
 
大旱下的云南普洱茶·减产涨价链形态的形成(3)
 
  一场赌博
 
  有茶商表示,现在进茶价这样高,到时候下雨了,价格跌下来,高价茶又得低价卖
 
  对于全国各地的茶商来说,有时候在茶源广场的交易显得惊心动魄。
 
  甘肃天水商人李先生做茶叶生意10多年了。

 

 
  往年这时,他需要购茶四五吨,成本约16万元。今年,他才买了一吨茶,就花了近7万,成本涨幅超过一半。他在天水市的卖价不得不一公斤上涨近20元,涨幅超过40%。
 
  让他为难的是,价格涨了,质量却降了,很多客户接受不了,茶叶销量减少。
 
  他们经常为了质量稍好的茶现场竞拍,市价60元每公斤的茶叶一出来,当场就几个人喊价。61、62、64……一直喊到67元。最终胜者却怀着忐忑的心收下茶叶。
 
  李先生说,他们这行利润大约25%,现在茶价这样高,都不敢买。到时候下雨了,价格就跌下来,这些高价茶又得低价卖,利润就降得厉害了,“现在做这生意,跟赌博一样。”
 
  与大多数茶商不一样,云南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先生对茶叶价格有着不同的看法,“现在茶叶的价格不是太高,是太低了。”
 
  某公司有着云南省比较大的大茶叶种植园,以外销为主,年销售额约一个亿。由于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即使产量减少,其抵御旱灾的能力亦比散户强。
 
  “旱灾影响最大的是原料,目前我们减产应该在30%左右,我们也提高售价30%来弥补损失。”朱先生说,今年对于茶产业来说,是灾害年,云南大旱,福建那边霜冻,全国产量减产已成定局。
 
  2007年,某公司在云南普洱茶风潮中赚进5000万元,却由于放弃了其他产品,失去了一些稳定客户。
 
  2007年云南普洱茶的疯狂行情许多人还记得。据报道,当年5月,深圳茶博会上,一饼499克的名贵云南普洱茶———“锦绣茶祖”,以40万元高价拍走,每克800多元。
 
  朱先生认为,以前炒云南普洱茶没有问题,关键在于没有保障云南普洱茶的质量。当时全国各地的茶都在往云南涌,后来,假冒伪劣太多,把云南普洱茶搞垮了。
 
  在他看来,以前是供大于求,现在则是合理的价格回升,茶叶是涨得最慢的农产品。但是,茶叶有70%到80%是散户买卖为主,而且品种多,市场复杂,大旱造成了流通渠道价格上涨,导致风险很大,利润又不高。
 
  等待
 
  可能会有相关补助措施出台,因为茶产业是云南普洱市农业第一经济支柱,关系到社会稳定
 
  大旱之下,云南普洱茶对云南普洱市来说,更显得举足轻重。
 
  云南普洱市茶产业办公室副主任刘先生介绍,云南省是中国最大产茶区,云南普洱市又以136万亩种植面积,成为云南最大产茶区之一,每年云南普洱茶产量占全省三分之一左右。国家取消农业税后,茶叶种植成为富民产业,去年全市人均收入在2900元左右,茶农的茶叶收入就占到了1千多元,对农民的收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云南普洱市思茅区茶产业办公室农艺司技术员李先生现在的工作是,尽量动员大家多采茶,从技术方面指导茶农增收,政府会在有条件的地方为茶农配小型抽水机进行灌溉。但对于大多数地方的干旱,他也承认没有更好的办法。
 
  他说,可能会有相关补助措施出台,因为“茶产业是云南普洱市农业第一经济支柱,也牵涉到以种茶为生的2.5万外来移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社会稳定。”
 
  3月27日,王女士站了一上午,总算卖掉了两袋茶叶。李先生等甘肃商人,都聚集在老乡设在茶
源广场的物流站内,等待装车。现在,物流站的托运量跟去年比,下降了一半。
 
  据了解,在北京的马连道茶叶一条街,今年云南普洱茶上市时间可能会从原来的3月份推迟到5月份。
 
  大家都在等待一场降雨,来扭转局面。
 
  3月28日,凌晨2点,云南普洱市突然下起阵雨,维持了约40分钟。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夹杂着远处传来的欢呼。
 
 
大旱下的云南普洱茶·减产涨价链形态的形成(4)
 
  云南普洱茶的价格路线
 
  茶农
 
  因为云南大旱,云南普洱茶叶产量下降,收购价总体上涨了5毛到1元,整体收入下降。比如,茶农李先生去年收入近6000元,今年不到1500元。
 
  茶厂
 
  把从茶农那里收购来的茶进行初加工,再加价卖给茶贩。由于茶量减产,比如,去年十二三元每公斤的茶叶,涨了四五元,茶贩还经常拿不到茶。
 
  茶贩
 
  将贩来的茶叶,到市场进行交易,加价卖给前来进货的茶商。比如,茶贩王女士以48元每公斤茶叶的价格买进,欲以50元的价格卖出。
 
  茶商

  从茶贩那里买到茶后,再出售给消费者。比如,某地茶商李先生,往年他购茶四五吨,成本约16万元。今年,他才买了一吨茶,就花了近7万,成本涨幅超过一半。他在某市的卖价一公斤上涨近20元,涨幅超过40%。

,